苹果农药残留最严重?

发布于 2014/05/27 06:31

打药10次不会使农残超标 山东是国内苹果主产地,老于是山东威海文登的一位果农,家有果园并从事苹果种植多年。他介绍,苹果一般在五月份开花,国庆后采摘。在此期间,果实可能常遭受的虫害主要为红蜘蛛、食心虫类等,还会出现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轮纹病、干腐病、炭疽病等植物病害。算下来,他的果园一年会打10次农药,即五一苹果树开花前打一次,之后基本每半个月打一次农药。

对于这样的打药频率,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系贾克功教授指出,我国苹果打药次数并不统一,有的打四、五次,也有的打10次左右,这很正常,具体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果树品种而异。而且并不用太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因为防虫害通常使用的是菊脂类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一般半个月左右就会自然淡化。

虽然总的打药次数不统一,不过采摘前最后一次打药的时间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苹果的最后一次打药,至少在采摘前20天,给农药留足挥发时间。记者了解到,像老于的果园最后一次打药一般都是九月中上旬,十月中旬采摘。

“等到上市,农药残留量已经不多了。”贾克功指出,相比担心苹果农药残留,那些采收前打药期近的果蔬,比如西红柿以及生长周期短的水果,比如草莓,其农药分解的少,反而更容易农药残留。

苹果套袋可以隔离农药 许多人都有个印象,就是果园里“小苹果”会套上一个袋子,前年就曾出现过套袋致使农药残留的质疑。

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兴城)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聂继云介绍,苹果套袋是我国一项传统栽培技术,绝大多数果农现在使用的套袋都是无药套袋,主要目的是解决苹果着色、防止虫害,使长出来的苹果卖相好。相比没套袋的苹果,套袋可有效隔离农药,反而可以降低农药残留。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还是有些果农使用少量药袋,药袋内的主要成分大多是退菌特和福美胂。记者了解到,退菌特和福美胂属于杀菌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抗菌,对苹果腐烂病有特效。

聂继云表示,退菌特、福美胂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但是没有允许在套袋上使用。退菌特、福美胂的有效期在7~10天,之后会自动分解。当地果园6月中旬开始套袋,9月底结果后才摘袋,在此期间,套袋的药性残留早被挥发了。

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在2012年对山东省烟台苹果进行抽检,结果显示,烟台栖霞、招远、蓬莱等8个苹果主产区的苹果样品合格率为 100%。另外,2010年和2011年,农业部两次对烟台市苹果质量进行了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监测,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也均达到100%。

美国榜单只是一个参考 美国环境工作组这份水果排行榜是根据美国农业部对48种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物分析数据得出的。聂继云表示,美国环境工作组并非一个官方机构,而是美国一个民间组织。他最近也关注了这一新闻,美国已有农业专家对这份榜单提出质疑,因此这份榜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视其为权威。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农药系主任王鸣华教授表示,虽然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比我国高,不过美国的地域、气候等和我国不同,所以发生病虫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果蔬农药残留的情况就会有差异。至于美国这份榜单上苹果高居榜首的依据,也不得而知,我国公众也不必过于恐慌。

此前我国涉及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只有66种,而美国有122种。虽然美国在农药残留数量方面比我国多,但在标准的水平方面,很难比较高低。比如以美国为例,像艾维激素、保棉磷等93种农药我国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而像百菌清、倍硫磷、丙溴磷等37种农药,我国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而美国未制定,因此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

今年3月份,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记者统计发现,新标准涉及苹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已经增加到了150种,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类农药残留。这一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农药残留标准越来越严格。

降低农药残留:换着吃、盐水洗、削皮吃 不管哪国的农药残留标准,专家们均表示,公众应该客观看待农药残留,因为检出残留不等于就有危害,只要残留量低于标准就可放心食用。

聂继云表示,没有残留是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正如此次美国“环境工作组”的调查指出,虽然苹果被查出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却并非让人们不再购买和食用。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农药残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根部吸收的农药,此类农药无法避免,但是残留量极小,微乎其微;另一种是附着在果皮上的农药。

他建议,水果换着花样吃,不要长期总吃一种水果,那样也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规避风险。另外,正确的清洗方法能去除蔬果上的大部分农药残留,可以用盐水冲洗过一遍之后,再用清水洗两遍就可以了。如果还担心农药残留的话,可以削皮再吃。只要换着吃、注重洗、削皮吃,就可以把农药残留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