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快餐入中国频掉链子 或因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

发布于 2014/07/23 17:41

跨国食品企业食品质量在中国“掉链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各路媒体纷纷开始问责:到底是什么,让这些洋快餐胆敢把“过期肉”等有安全质量的食品送到民众的嘴里。

新华社时评《洋快餐背后还有多少猫腻待解?》打响了追责的第一炮:“上海福喜不是小作坊,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如果的确没有任何问题,自然经得起各种检查,更应迅速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遮遮掩掩不禁让人心生疑虑:在洋快餐的供应链条上,到底还有多少猫腻等待解开?”

21日21:17分,@央视新闻 微博发表观点认为,“过期门”前,该反思的不光是“洋快餐”。如何创造食品安全大环境?央视也免不了老生常谈:“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媒体及公众监督缺一不可。”

《京华时报》7月21日稿件《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使用过期肉》就福喜公司“内外两本账”表示疑惑:“数据被随意自改,也就意味着,外界很难知道如此大型的食品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麦当劳、百胜集团等全球知名餐饮巨头们是否知晓食品工厂内发生的这些行为,但调查却可以证明,这些行为绕开了很多看似严格的监管体系。”

遭遇食品安全问题,责问企业的“良心”也是新闻评论的主论调,央广新闻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通过广播稿《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使用变质肉评:违法成本过低是主因》该评论节目也表达担忧:“违法成本过低,让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让我们这个以美食闻名的国度,屡屡面临舌尖上的危机。”

同时,该评论节目也表达了疑问,当看到过期原料供应给麦当劳等跨国大型快餐品牌的消息时,这么大品牌的食品企业为什么要干这种黑心小作坊的事。美国独资公司的名头和良好的销售渠道,为什么不能让企业运作得更规范?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赵萍通过节目广播对这一问进行解答,企业管理跟不上扩张脚步,注重利益忽视食品安全,容易导致类似的事件发生。而对于这些跨国公司来说,找到好的战略合作伙伴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对战略伙伴提供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检验,才能最终保证进入到自己生产线的这些原料是合格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