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规定医院死亡率引质疑 患者死亡率高不等于庸医多

1175

近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在医院“服务质量”一节规定: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0.8%,住院手术死亡率≤1.4‰;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4.0‰;住院手术死亡率≤0.28‰。

然而,这一征求意见稿随即引发广泛质疑:制定患者死亡率指标,可能导致医院拒收危重病人,甚至对死亡数据造假。对此,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在7月27日回应称,死亡率指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客观数据,不会导致医院拒收重症患者。

从主观意图看,管理者拟定死亡率标准,是想以此来评判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死亡率高就是服务质量不好,医护人员水平不高。但是,事实上,医学和医疗的情况并非如此。有时,死亡率高的医院没准是医生医术最好的医院,而死亡率最低的医院却是新开业的“菜鸟”。原因何在?是医学需要遵循循证原则,但循证治疗又非常复杂。这表现在几方面。

医生要有证可循首先体现在医生本人的执业时间和经验上,如果没有大量临床时间,没有接触并治疗大量病人,不可能获得经验和证据,也就不可能成为良医。所以,每家医院和每位医生必然会面临所治病人的死亡。显而易见,有经验的医生和设备较好的医院,死亡率会较低,而新医生新医院以及基层医院,死亡率当然会较高。

另一方面,尽管医生执业时间长短不同,其获得治病经验的多寡也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但是,面对一种新疾病时,所有医生和医院都会面临无证可循的局面,较高死亡率因此产生。2003年非典流行,正因为对这种新疾病认识不足,在疾病发生前期,中国南北各医院都在用试错疗法进行治疗,因而出现了较高死亡率。如果以死亡率来判断良医或庸医,在类似非典这种新病症发生时,几乎所有医院的医生都会是“庸医”。

以死亡率高低判断医院优劣、医生的良庸,一碰到有些人类尚未战胜的疾病,就会失去衡量意义。人类对很多疾病并不了解,几乎无证可循。例如,今年3月以来埃博拉在非洲再次暴发,已致603人死亡。然而埃博拉并非新病种或新病症,早在1976年就发生于非洲,每隔几年就暴发一次,但人类还是找不到有效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而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达90%。

即便是医界已经有充分认识的疾病,如癌症,在今天的分子生物医学时代也体现了循证治疗的复杂。例如,同样患一种癌症,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目前使用顺铂仅对一半的女性卵巢癌有疗效,而对另一半女性卵巢癌不管用,因为,同为卵巢癌,由于基因变异,基因型或基因表型不同,同一种药物不会对所有卵巢癌患者管用。因此,不同医院即便收治了相同数量的癌症病人,也会因病人的基因型不同而产生不同疗效和死亡率。

当然,评价医院和医生,也不可不看死亡率,而是要辨证看待。即便对同一病种,不同时间段、不同医院收治的病人轻重程度也会有不同,死亡率就会不同,因此,管理部门在制定死亡率标准时,不可机械对待,而只是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标准,不能作为硬性标准。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网购三伏贴 小心不靠谱

下一篇 : 浙江浦江一饮用水源变黑臭潭村民接水洗澡冒红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