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预防诊断治疗皆不易

发布于 2014/08/20 14:58

近日,湖南湘潭县产妇死亡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医院声明称产妇的死因为“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但由于难以预防且起病急、发展迅速,母子死亡率高达60%至80% ,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很困难。

羊水栓塞是一种凶险的分娩期并发症。虽然早在1926年就出现了羊水栓塞的首例报道,但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 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继而引起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状况的一种凶险的分娩期并发症。

有关羊水栓塞的首例报道出现在1926年,但发生羊水栓塞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处在研究阶段。以前认为污染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胎儿毳毛,角化上皮,胎脂,胎粪)和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栓塞是主要病因;近年的研究认为,羊水栓塞主要是过敏反应,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因此建议采用“妊娠过敏样综合征”来替代“羊水栓塞”这一名称。

羊水栓塞非常罕见,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4/10万至6/10万。但由于难以预见和预防且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达60%至80%。

羊水栓塞的发病非常罕见,具体的统计数据在国内外有所不同,据第7版《妇产科学》,中国羊水栓塞发病率约为4/10万至6/10万,有的产科医生一生也遇不到一例。尽管发病率很低,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却很高,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羊水栓塞的死亡率约为60%至80%。

羊水栓塞的在临床上仍然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但是缺少一个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往往要依据死后尸解。临床上通常依赖急性低血压、心脏骤停、急性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重度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缺乏合理解释的症状来提示其发生的可能性。虽然对羊水栓塞的预判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由于它发生得过于迅速突然,这种预判实际上异常困难。

羊水栓塞的救治难度很大,此外,羊水栓塞引发的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复杂而紧急的病变超出了大部分产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对的状况。

由于羊水栓塞的发生发展太过迅速,有时在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前患者就已经在数分钟内死亡。

此外,羊水栓塞引发的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复杂而紧急的病变也超出了大部分产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对的状况,产科医生在尽早发现征兆,及时诊断并果断采取急救措施维持产妇生命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输血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等医生的协助,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羊水栓塞与分娩方式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情况下,切除子宫是缓解病情的重要手段,但是也无法保证能够因此抢救成功。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都有可能发生羊水栓塞。羊水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母体的血循环,例如在子宫宫颈撕裂、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剖宫产时,羊水都可能通过病理性开放的子宫静脉或损伤的血管进入母体循环,而造成羊水栓塞。

在发生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且血液不凝的情况时,切除子宫可以控制胎盘剥离面血窦出血,并且阻断羊水继续进入切除子宫,加重病情。这也就是说,切除子宫在这种情况下是重要的止血手段,同时,切除子宫也就切断了羊水的来源。然而,是否切除子宫还须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可能就不需要切除子宫。但有时切掉了子宫也无法挽救产妇的生命,而是与具体病例的病程演变有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