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

裘法祖:一个外科医生的传奇人生

导读裘法祖说,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件事最让自己难忘。1940年,他正式进入外科生涯,在施瓦本医院担任外科医师,但一年以后,他的导师才允许他做第一个阑尾炎切除手术。在做第三个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生了一件影响裘法祖一生的事情。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这位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导师的一句话让裘法祖记了一辈子。他说:“裘,这...

导读

裘法祖说,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件事最让自己难忘。1940年,他正式进入外科生涯,在施瓦本医院担任外科医师,但一年以后,他的导师才允许他做第一个阑尾炎切除手术。在做第三个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生了一件影响裘法祖一生的事情。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这位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导师的一句话让裘法祖记了一辈子。他说:“裘,这是一位4个小孩的妈妈。”既使到现在,当时的情形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永远无法抹去。

人物简介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呻吟不止,医生、郎中都束手无策。不久,母亲就痛苦地辞别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阅西医书籍,发现母亲竟是死于阑尾炎。在国外,这种病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手术就能解决问题。丧母的打击使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

1936年,裘法祖西渡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秋通过了德国严格的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14门功课全部优秀,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被留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施瓦本医院当外科医生,不到5年就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之后又受聘于土尔兹市立医院任外科主任。这在当时的德国是绝无仅有的。

事迹回眸

传奇爱情

熟悉裘法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位德国夫人罗懿,裘老亲切地称她为“老太太”。1940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院,26岁的裘法祖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日耳曼少女,她就是罗懿,这段美丽的邂逅成就了一段异国情缘。

她当时只有18岁,也在医学院就读,梳着两根小辫子,漂亮得不得了,我可能看起来比较老实吧,就那样把她骗来了。60年了,裘老回忆起来仍觉恍如昨日。1945年,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结为伉俪。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已经是医院外科主任的裘法祖萌发了回国的念头。当裘法祖提出回国时,罗懿表现得十分宽容和理解,她平静地说:“我一定跟你回去,无论中国是怎样的。”

1946年10月,裘法祖携妻女回国。次年初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武汉大学同济医学院前身)任外科副主任。1956年,裘法祖随校迁往武汉。1958年,罗懿加入中国国籍,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德国人。

在武汉大学同济医学院里有一幢浅红色的小楼,房子已经很旧了,裘法祖夫妇就住在里面。几十年过去了,这间小小的屋子里总是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是如此。“那时,我每天都写检讨,冬天气温很低,夫人就生好煤炉子,在旁边织毛衣陪着我;夏天,就在旁边给我打扇,驱赶蚊子,我睡着了,她还在扇。”对夫人,裘法祖深感愧疚。“几十年来,她给我的帮助和支持太大了。我所能补偿的就是出门早点回家,陪她看电视,一起听听音乐。”裘老平静的回忆透着对夫人的深深的爱。

现在,90高龄的裘法祖每晚都要帮体弱多病的夫人洗漱,所以,他的学生一般晚上七八点不会打电话到老师家,他们担心影响老太太睡觉。回首50余年的爱情生活,裘老感慨万千。他自豪地说,他们的婚姻是世界上最美满的婚姻。

传奇经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国内很混乱,很多本国的外科医生都上前线去了,可国内老百姓仍需要看病,裘法祖每天开始忙碌不停,白天手术,晚上值班,这时他的外科医术进步神速,这一段经历也造就了后来中国外科领域的这把“宝刀”。

裘法祖至今难忘的是1964年到1974年,十年下乡巡回医疗的日子。农村条件艰苦,由裘法祖带队,两名助手、一个麻醉师、一个护理人员,一个5人组成的医疗队当时医好了不少病人。一个老太太长了一个瘤子,长了一个很长的蒂,下面还有一个瘤子,十几年了一直挂着,她还以为医不好了的,裘老看后,马上为其动了手术,十几分钟就好了。老太太事后十分感激,把自家养的鸡鸭送了过来,但都被裘老婉言拒绝。

30多年前,裘教授还在担任医院胆管畸形科主任时,当时整个国家医疗水平都不高,有一个小孩得了胆管畸形,很多医院都不愿意作这种手术,因为风险很大。小孩家属辗转找到裘老,裘老很快为他做了矫形手术。术后小孩恢复得很好,他父母为了感谢裘老赐予孩子新生,将孩子的袁姓改为了“裘”。

传奇科研

裘法祖从事外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5个春秋,是推动我国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也是我国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较早开展了分流术和断流术,并于1972年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被称为“裘氏手术”),此手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53年他实施了世界上首例脑血吸虫病开颅手术。1980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1999年起草了《中国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和《人体器官移植法》两个草案。

上世纪90年代致力于胆道流体软科学和胆结石成因的研究,并在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于1997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于200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参与黄家驷主编的巨着《外科学》第1~3卷,该书被誉为中国外科学的经典着作,从而荣获1996年度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康网)

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长按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 求医更省时省心

专家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