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新京报》有一则消息报道一名43岁岳姓男子,突发心血管疾病,由于病情恶化,被紧急从新疆转运到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治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佐证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8月8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中表述的一个事实: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趋于年轻,40岁人群开始显著上升。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几乎与此同时,一篇题为《一氧化碳可抑制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的文章于8月14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该文阐述了研究发现一氧化碳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病人猝死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
文章的作者就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分子药理研究室主任、博士导师顾雨春教授。心血管病防治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顾雨春介绍说,他们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一氧化碳能作用于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干扰通道与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的结合,抑制钾通道电流,进而产生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作用。这一机制提出了可以通过一氧化碳的药物途径防治再灌注及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
文章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英国阿斯顿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心血管生物学教授阿西夫·艾哈迈德(Asif Ahmed)在接受英国心脏病研究基金采访时称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心血管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希望阿斯顿大学与北京大学加强此领域的合作,使患者直接受益。
比利时马拉诺(Marano)教授也指出,该研究发现为全面探索一氧化碳的生理学功能及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一氧化碳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顾雨春及其研究成果一时成为全球心血管领域的一个焦点。
顾雨春进一步介绍说:“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心血管药物的40%是离子通道的调节剂。分子药理研究室就是以离子通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的调节机制,其目的是研发出作用快,副作用小,能够让患者远离病症痛苦的药物。”
自1997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起,顾雨春就一直从事离子通道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顾雨春于2002年开创了新技术 -- smart patching,此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小细胞结构及扁平细胞结构的离子通道膜电钳记录。目前为止,顾雨春的研究小组仍然是世界上能够在微小结构开展膜电钳记录的仅有的几个实验室之一。同时,该研究小组在一氧化碳的生理学功能研究也居世界前沿。这个小组的研究揭示了一氧化碳作用在肾脏上参与水盐代谢和重吸收;作用在血管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放松血管使其通畅、柔软、有弹性;作用于心脏可以保护缺血心脏;同时一氧化碳也可望应用于治疗和控制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综合症。
顾雨春是在英国所有大学获得教职(faculty member)最年轻的学者之一。2011年,顾雨春面临人生事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在一次偶然到北京大学讲学时,校方向顾雨春伸出橄榄枝,力邀他来校开展分子医学研究。北大的真诚,祖国的需要,使顾雨春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教职以及优厚的物质生活,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故土,将自己在海外的研究成果和世界最前沿技术引到国内。
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顾雨春带领一支由11名硕士/博士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较之在英国的5人团队,使顾雨春能够在更多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而令他最为自豪的是,在他所带的学生中,已经出现学有所成、崭露头角的科研领军人物 ---- 吴巨友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及园艺学院副院长,而他今年仅有33岁。
北京大学对于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发展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承担了研究所所需的全部运营经费。顾雨春介绍北大正在建筑新的研究所大楼以改善各研究机构的环境,加大对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
顾雨春表示,有学校的支持,团队的努力,自己多年来的发现、积累和传承,以及国际机构的合作,小组成员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他透露一氧化碳作为新的一类药物已经在动物身上获得成功,相信会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应用到人类自身,造福心血管病患者。
上一篇 : 明星吸毒能否宽容? 专家:过分宽容是溺爱
下一篇 : 西非多国同意解除埃博拉感染国家飞行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