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北京晨报特别报道《揭秘贩血黑链》,独家披露了京城暗流涌动的卖血地下黑市:一批血贩公然盘踞在红十字血液中心门口,有组织、有分工,一边向家属狮子大开口,一边压榨“卖血者”。这个依托在“互助献血”名义上的贩血链条,亟须政府部门重视与打击。但破解血液供需矛盾,仅靠打击几个血贩子显然无济于事。全国人大代表、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建议,应从医院合理用血与提升外科输血技术,来达到缓解供血紧张的目的。
现状
外地患者找血难
择期手术至少提前一天申请血液,如遇到大手术,则提前2天至3天申请。
需要手术却没血,最主要的还是给病人造成很大困难:如果需要1000毫升血,就要几个人来共同献血。
通常能留给家属找血的时间很有限,尤其是外地来京患者,找熟人献血就变得更加困难。
自从开了“家庭互助献血”的口子,现在很多医院门口的“血头”就像号贩子一样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北京晨报《揭秘贩血黑链》一文,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的关注。作为常年在一线从事高难度骨科手术的著名医师,刘忠军表示,其实很多临床医生每年都会遇到几次要开手术却没有血的情况,特别是在严冬或者酷夏以及春节前后等采血淡季,“一年中碰上这么几次,确实够要命的了”。
只要不是急诊手术,绝大多数手术都属于择期手术,而择期手术一般都是至少提前一天申请血液,如果遇到大手术,则是提前2天至3天申请。即便在这种状况下,有时也会出现没有血的情况。刘忠军很理解医生与患者面对“缺血”的苦恼,“需要手术却没血,最主要的还是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如果需要1000毫升血,就要几个人来共同献血,但又不是每个人的血液都合格,所以就需要动用更多的熟人,而且通常能留给家属找血的时间又很有限,尤其是外地来京患者,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找熟人献血就变得更加困难。”
当医生要求病人互助献血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奈只能选择“血头”去买血以换取输血指标。刘忠军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就这个问题,我专门向病人了解过,买血的情况确实挺严重的。”
建议
加快推广自体血回输
保证血源在医院与医生这层面,其实颇有潜力可挖,也就是“合理用血”与“节约用血”。
从医生层面合理用血,一方面是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不必要用血的时候尽量不用或尽量少用。
另一方面,是在手术当中用血要尽量节约,大力提倡自体血回输技术,回收起来再输给病人就避免了额外用血。
刘忠军认为,目前经常有病人及家属出现四处求血、血液交易,甚至还要找熟人托关系来求血,这些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血液供给量不足。连续数年的全国“两会”,他也都在关注“用血紧张“这个话题,并试图找出破解之道。
保证血源的根本之道在于呼吁市民参与义务献血,而刘忠军觉得,在医院与医生这个层面,其实也颇有潜力可挖,也就是“合理用血”与“节约用血”。
会不会医生做手术时用血容易“大手大脚”?刘忠军以其所在的北医三院为例指出,临床医生在用血环节上普遍比较慎重,会按照实际需求申请,不会超量申请。偶尔也会有偏差,比如手术申请的血没有用完,也有手术中临时要追加血液的情况发生。不过这两种情况所占比例都较低,大多数情况申请量与使用量都可以匹配的。
从医生层面合理用血,刘忠军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在不必要用血的时候尽量不用或者尽量少用。有的病人血色素偏低了,补充一些血对治疗有帮助,但也要严格控制标准。
另外一方面是在手术当中用血要尽量节约,大力提倡自体血回输技术,大多数的外科手术血液是清洁的,回收起来再输给病人就避免了额外用血。刘忠军告诉记者,目前在北医三院,八成以上的择期手术病人是不需要额外输血的,可以用自体血回输来解决。自体血回输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在北医系统的多家医院都在常规使用,这种技术应该加快推广应用的力度。
此外,他认为,提高外科手术技术也是节约用血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举例说,二三十年前,做一个颈椎病手术,输血几百毫升很正常,现在做一个颈椎前路的手术,出血只有10至20毫升,根本谈不到输血的问题。
最后,刘忠军也谈到,各医院的输血科应该更积极地为临床服务,如果碰到血液短缺,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去和血站联系,争取调配到血源。
■医界共识
应多为患者解决用血困难
《揭秘贩血黑链》中反映的现实,依旧让刘忠军代表感到有些惊讶。因为据他了解,本市近期血液供给情况还算相对较好的,多数时候医生提出手术申请时是有血的,从过去规律上看,春节前后特别是大学生放假回家后,容易出现血液紧张的情况。
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宫济武也对北京晨报记者说,医院在血液使用过程中,由于平均住院日、医疗保险单病种费用问题等限制,致使医院面对供血偏型和季节性缺血时,实施血液调控会较平时困难。此时采供血机构和医院对互助献血过程的解释要更加详细与耐心,多为患者与患者家属考虑去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独家回应
自体输血比例达两成
北京晨报:北京目前的采供血保障情况究竟如何?
宫济武(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近两年北京的采供血保障情况其实出现了好转,特别是今年供需相对平衡,供血情况良好。然而患者家属被要求互助献血的情况的确仍会发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全国各地患者云集北京,让供血形势常年吃紧,因此北京应对血液短缺不能“单打独斗”,应从献血政策、管理机构的配置、采供血机构建设、无偿献血动员、用血政策配套、医院用血预警等方面统筹规划。至于“节约用血”,宫济武表示本市三级医院自体输血比例已达到年度用血量的20%,会加大推广力度。
医院多措施应对短缺
北京晨报:遇到血液供给暂时短缺时,各医院都如何应对?
宫济武:根据不同的紧张程度,医院输血科室有很多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应对。如自体贮血、术前急性等容稀释、术中血液回收、贫血药物干预、不同血型手术调度、不同血型用血手术患者入院调度等等。
有合格输血科配置的医院,面对20%左右的供血短缺程度,是可以通过管理调度来缓冲应对的,只是医院输血科的工作强度会因此加大一些而已。
事实上近些年北京也一直在大力推进自体血回输等技术的应用。北京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地方三级医院总体用血情况统计分析显示,2009至2013年,入院人数年均增长11.7%,手术人次年均增长11.5%,用血总量年均下降2.1%,2013年地方三级医院自体输血比例平均达到年度用血量的20%。
医生个人用血被监管
北京晨报:目前医生用血是否合理是如何监管的?
宫济武:以北京医院为例,该院开展了患者血液保护技术,也就是说,利用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医生个人用血评估评价,这样来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同时,医院建立了血液库存预警系统,这样有助于血液调控,这样使得血液短缺之前就提早有所准备。从2009至2013年,北京医院出院人数年均增长19.6%,手术人次增加13.8%,用血总量年均下降1%,2013年自体输血比例达到手术科室异体用血量的32%。
另外,协和医院自2009年开始,每年在全院开展“合理用血宣传周”活动,在入院人数及手术台数增长的情况下,同样保持用血量相对负增长。而阜外医院开展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技术,加强多学科协作的患者血液管理,成人手术例均用红细胞用血量由2009年以前的3.5U降到现在的1.5U。
上一篇 : 婴儿该不该游泳?专家:3岁以下别游泳
下一篇 : 全球糖尿病迅速增加 80%分布中低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