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养生重在改善气血循环 刮痧保健正当时
发布于 2014/10/16 11:45
发布于 2014/10/16 11:45
受访专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聂斌教授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机能正处于收敛的状态,不少养生之士都会以刮痧来调理身体,既有利于调气行血、活血化淤,又能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然而刮痧怎么刮?什么时候刮?刮哪里?要到什么程度为宜?甚至于什么人能刮痧?……中医科医生表示,尽管刮痧在民间很“热”,中暑、感冒、胃肠道消化疾病都可能会“刮一刮”,但正确地应用刮痧治疗或保健是有一定讲究的,并不是随便刮的。
TIPS
秋季刮痧治疗两法
一、秋季感冒
采用穴位(大椎、风门、肺俞、夹脊等穴)刮痧法,将葱姜汁、或万花油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操作者用手紧握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用力宜均匀柔和,每次治疗时间约15分钟。刮拭出痧后再给饮温开水或生姜汁糖水以发汗解表。隔日治疗1次。
二、秋季颈肩背痛
刮痧可以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采用穴位(肩外俞、肩中俞、肩井、百劳、天宗等穴位)及疼痛点刮痧法,将万花油或润肤霜涂擦于穴位局部皮肤上,围绕以上穴位,刮颈肩背部。疼痛点要多刮几次,要痧点出透。
注意:
1、刮痧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如天气转凉或天冷时要注意避免感受风寒。
2、要掌握手法轻重,由上而下顺刮,并时时润滑油或水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刮痧的时间10-20分钟为宜。
误区一:有病才刮痧
说起刮痧,在许多人概念中是一种治疗手段,只有身体出现不适,中暑或者感冒,才想起来使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聂斌教授表示,刮痧不仅仅是治疗方式,而且还可以是一种保健方式。而刮痧重在这个“痧”字。
“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又称为“痧胀”和“痧气”,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因而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而通过刮痧,相关部位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像米粒样的出血红点称之为“出痧”,这可以说是“给邪以出路”。因此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一方面使汗孔张开,使痧毒(也就是病毒)可以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日常无病也可通过刮痧使经脉畅通,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聂斌表示,健康的人群,身体内循环正常,刮后不易出痧;而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患病的人刮后就会出痧。
误区二:出痧颜色越深效果越好
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颜色越深,就意味着把“邪都刮干净”了呢?聂斌表示,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是运用运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硬币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蘸取一定的介质,在皮肤相关部位顺序重复刮拭,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属于一种刺激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时间掌握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适。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一般出痧呈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了。
聂斌强调,刮痧首先要辨证施治,相对的适应证包括感冒、发烧、中暑、肠胃病、肩周炎、颈肩背痛等部位,而且对应不同的穴位,部分疾病还要结合药物治疗,因此刮痧前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
误区三:“出痧”会损害皮肤
也有人抗拒刮痧,除了可能会造成疼痛外,还有就是“出痧”后皮肤红红的,觉得对血管造成了损伤,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正确的刮痧手法,控制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的刮痧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淤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淤,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
误区四:工具顺手不尖锐就行
刮痧的工具跟刮痧法一样,十分简单、方便。聂斌介绍,一般来说,只要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汤匙、铜钱、硬币等,都可以用来刮痧。但如果是长期使用或保健,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建议选用天然水牛角,这类刮痧板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学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另外,刮痧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应用合适的润滑介质,如跌打万花香油、植物油、葱姜汁、滑石粉、润肤霜等,目的是防止划破皮肤,还能增强刮痧的功效。
误区五:什么人都能刮痧
聂斌强调,刮痧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同样的,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过度疲劳、过度饥饱、醉酒、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尤其是出血倾向者(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都不宜刮痧。建议刮痧前先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应用刮痧疗法。
上一篇 : 身体微胖易长寿 50个“奇葩”的百岁秘方
下一篇 : 泡脚泡得左脚截肢 秋冬季泡脚的5点建议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