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的胰腺癌患者曾有过急性胰腺炎发作史
发布于 2014/10/23 11:37
发布于 2014/10/23 11:37
浙医二院调查400多位胰腺癌患者
筛选出“癌王”五大高危因素和四条蛛丝马迹
上个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收治了一位癌症患者,她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这位患者奔波于各大医院之间,到上海找“行内一把刀”、到美国找“全美排名前三的专家”,专家的治疗意见都不一样。
最后,以浙医二院副院长梁廷波教授为首的胰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她制订诊疗方案——先化疗再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套方案也获得了之前会诊过的美国专家的认可。
作为我省顶级外科专家,梁廷波教授对胰腺癌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胰腺癌被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几乎每位胰腺癌患者确诊时都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也比较有限。每位外科专家都想找到最有效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攻克这座堡垒。”梁廷波教授说。
5年生存率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
最新研究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城市地区上升速度略缓。《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行榜的第9位,发病率为8.19/10万。胰腺癌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低于其他所有癌种,所以也被称为“癌王”。从目前的医学来看,各种恶性肿瘤的生存率都不低,比如甲状腺癌有90%、乳腺癌有80%、结直肠癌有60%、胃癌有50%,连肝癌也有10%。
“是不是确诊了胰腺癌,就等于宣判了死刑,直接放弃治疗算了?当然不是,近两年国际上研究总结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胰腺癌的生存率可以达到30个月左右,国内沿用这些方法,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在24个月左右,比十几年前延长了一年多。”梁教授说,治疗胰腺癌和其他癌症不一样,讲究综合治疗和个性化治疗相结合。
早期发现率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
胰腺在人体中并不起眼,位于上腹部,胃的正后方,像一个椭圆形的鱼泡泡。胰腺的主要功能是外分泌和内分泌,对外分泌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用来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对内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到血液中,控制血糖平衡。
梁廷波教授说,胰腺癌凶险最主要的原因是“早期发现率极低”,根据国内的数字,胰腺癌的早期发现率为5%-7%,在所有癌症中是最低的。
来就诊的胰腺癌患者中只有少数人有手术治疗的机会,在手术患者中,仅有一半左右的人能进行根治手术。在浙医二院外科的数据是,每年收治三百多例胰腺癌患者,基本上都是中晚期,可以手术切除的患者在80%左右。
“胰腺癌确诊普遍较晚,和它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和生物学特性有关。”梁廷波教授说。
胰腺癌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出现消瘦、疼痛和黄疸等症状,大多也到了中晚期。而且胰腺位于胃的后部,有些胰腺癌患者产生癌痛,往往认为是胃的问题,不少医生也会误诊,延误治疗。
另外,胰腺是个分泌消化液和激素的器官,胰腺癌比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更容易转移。胰腺癌细胞会随着血液、神经转移,沿着淋巴结转移,它又离肝脏上最粗的门静脉很近,容易导致侵犯肝脏,引起肝癌。
“胰腺分成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胰腺癌60%左右长在胰头,30%长在胰尾,其他的长在胰体。长在胰头,还可能通过堵塞胆管导致黄疸来发现,长在胰尾,真的是一点症状也没有,悄悄地,像贼一样在身体里长大。”梁教授说。
得了胰腺癌,究竟还要不要治疗?
梁教授说,胰腺癌发现较晚,就更加注重治疗方法,在短期内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目前,浙医二院梁廷波教授领衔的外科团队治疗胰腺癌的思路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这也是国际上最新的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思路。
综合治疗,是指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还有生活质量的提高的支持治疗。不能单靠一种方法。
治疗胰腺癌最主要也是最理想的方法是手术加化疗,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再用化疗巩固治疗效果。但每位胰腺癌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是先手术再化疗,还是先化疗再手术?
“这需要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权衡利弊,给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而不是手术医生管手术,化疗医生管化疗,各自为政。”梁教授说。
为此,浙医二院推出肝胆胰多学科联合门诊,针对每位疑难的胰腺癌、胆囊癌和肝癌等患者,由外科、放射、化疗、消化、放疗、B超、病理专家一起会诊,给出全面的诊疗方案。
浙医二院还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UCLA、麻省总医院有学术交流合作,可以为患者申请国际会诊。这些医院治疗胰腺癌的水平在全球都是排名前五的。
除了国际会诊,浙医二院外科还开展和国际多家医院的远程会诊、病理切片会诊和疑难病例的双向会诊讨论等。更有专家互访和双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等常规交流项目,提高胰腺癌治疗水平。
除了综合治疗,胰腺癌治疗还要个体化。梁教授说:“这是由胰腺癌细胞特性决定的,胰腺癌和其他大多数恶性肿瘤不一样,异质性非常高,一个一个癌细胞、一群癌细胞都不同,细胞群的生物学行为不一样。因此,部分细胞对这个化疗方案敏感,有些就不敏感。这就需要专家根据每位患者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做好预判,准备多种方案,设计最佳的配伍方案。”
另外,因为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发现已经是中晚期,可能初期没有手术机会,这就要靠“新辅助化疗”尽量创造手术机会。初期没法做手术的患者,先做化疗,创造手术机会,如果没有手术机会,也会稳定肿瘤病情,缩小病灶,延长生存。这个治疗思路也是国际上目前较为推荐的胰腺癌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4个蛛丝马迹
虽然说胰腺癌是“无声的杀手”,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对于胰腺癌,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1、早期的症状有上腹部不舒服、隐痛、类似胃病的症状;
2、新发糖尿病,一定要排除胰腺癌。特别是近一两年新发的糖尿病,这可能不是原发性的糖尿病,可能是继发的,就是胰腺癌导致的糖尿病,糖尿病是它的表现。
3、不明原因的体重突然下降,如一两个月下降一两公斤,也要当心。特别是中年男性,40岁以上的,都要当心,体重突然下降,别误以为是减肥成功。
4、胰腺癌晚期的表现有食欲不振、严重的腰背疼痛、黄疸、腹部包块和腹水等。
筛查胰腺癌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腹部和肿瘤标志物CA199等。
12.1%的胰腺癌患者
之前有过急性胰腺炎发作史
哪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胰腺癌?
梁教授说,目前比较明确的是遗传易感性,就是说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胰腺癌,家族中得胰腺癌的可能性就要相对高一些。
还有一些胰腺疾病,也可能引发胰腺癌。比如,急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其胰腺癌发病率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曾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人群与未患有急性胰腺炎的人群最终确诊为胰腺癌的比例分别为1.5%和0.13%。此外,12.1%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之前有过急性胰腺炎发作史,而急性胰腺炎大部分又会转化为慢性胰腺炎。
研究还发现,年龄也是胰腺癌风险的显著影响因素。70岁以上者确诊为胰腺癌的风险是41-50岁之间患者的近4倍。
除此之外,研究者观察到,在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确诊为胰腺癌的病例中,有55%是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3到24个月间得到确诊。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胰腺癌筛查,可有助于许多胰腺癌的早期检出。
鉴于胰腺癌确诊时通常已是晚期,先患急性胰腺炎随后被确诊为胰腺癌的人群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要做腹部超声检查以评估胰腺癌风险。
胰腺癌的五大高危因素
而导致胰腺炎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很多人都有——长期饮酒:饮酒后引起胰泌素分泌,使胰液分泌增加,负担过大,导致炎症等不良反应;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胰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梗阻胰管;还有,喜欢喝酒的人,常常会选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饮酒也会让饮食过程变长,这都会让胰液分泌旺盛,容易引发胰腺炎。
另外,胰腺的粘液性囊腺瘤、胰腺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都有转化为胰腺癌的可能。
除了疾病,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胰腺癌的发生与肥胖、吸烟和糖尿病有关。
今年,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作了相关临床调查,回访了400多位在浙医二院接受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记录他们的生活习惯,并和1000多位参加体检的普通人做对比。最终筛选出胰腺癌的五大高危因素——患有慢性胰腺炎、患有糖尿病、抽烟、患有高脂血症、BMI(体重指数)偏高,这也是国内外目前普遍认可的胰腺癌高危因素。
上一篇 : 抑郁症低龄化 “厌学”和“抑郁”有区别
下一篇 : “心肌梗死十秒自救法”不靠谱 重在预防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