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警报:不痛的溃疡更危险

发布于 2014/11/17 11:40

  林三仁,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病中心名誉主任。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多以上腹部节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特征,但有些病人却没有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的症状,临床上把它叫做“无痛性溃疡病”。缺少了疼痛感的“警报”,很多患者往往忽视溃疡及其他症状,延误了病情。

“临床上没有疼痛感的溃疡比例虽少,但确实存在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的现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中心名誉主任林三仁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些胃部溃疡因不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因此出现疼痛的症状较轻;也有些体质好或对疼痛不敏感的人群,可能仅有饥饿感。此外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它们本身具有镇痛作用,患者也无疼痛。”

数据显示,胃溃疡经久不治可导致胃黏膜受损甚至消失,癌变率高达10%,及时治疗胃溃疡非常重要。而无痛性溃疡,由于没有症状,患者有时到解黑大便或突然干瘦时才到医院,这时多数已出现胃出血、溃疡恶变等严重后果。

林三仁介绍:“胃部疾病的严重性,无法单纯地从疼痛程度来辨别,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很多患者在出现症状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才来就诊,导致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疾病,甚至耽误了恶性肿瘤的治疗。”其实无痛性溃疡也有症状表现,例如上腹胀,并在饭后感觉更明显,这时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就医排除病变。”林三仁提醒,“50岁以后,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人们更该对胃部不适加以警惕。沿海及西北部分地区由于不良饮食习惯胃癌高发,这些地区及有家族史的人群,都要注意胃病,最好定期检查。”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林三仁建议,老人可以少吃多餐,少吃高脂肪食物,减少胃酸分泌;年轻人也要少喝酒、茶、咖啡,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林三仁同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我诊断,胃疼时随便吃药。很多胃溃疡患者服药后的舒适感是由于药物减少了胃酸的分泌,溃疡处刺激变少。一般患者在服药后2周,胃部仍然没有明显好转,就应该就诊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