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发布于 2025/02/05 14:13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主要步骤包括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和扩增。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免疫:将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实验动物体内,激活动物的免疫系统,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免疫,以确保B淋巴细胞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

2、细胞融合:将免疫后的小鼠脾脏细胞含有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一种肿瘤细胞,可无限增殖在融合剂如聚乙二醇的作用下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些杂交瘤细胞既保留了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又具备了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特性。

3、筛选:将融合后的细胞置于含有HAT培养基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的培养体系中,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会死亡,而杂交瘤细胞能够存活。通过免疫学方法如ELISA筛选出能够分泌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克隆: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有限稀释,使其在培养板中形成单克隆细胞群。这一步骤确保了每个克隆细胞群都来源于同一个杂交瘤细胞,从而保证所分泌的抗体具有高度一致性。

5、扩增:将克隆出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或注入小鼠腹腔进行体内扩增,收集腹水或培养上清液。这些液体中含有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经过纯化后即可用于科研、诊断或治疗。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复杂且技术要求高,但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疾病诊断、药物开发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