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

发布于 2025/01/07 11:48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单次给药、术中追加给药和术后短期给药,具体方案需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及感染风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术前单次给药是外科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通常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1小时内完成。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具体选择需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过敏史决定。对于清洁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通常使用头孢唑林1-2g静脉注射;对于可能涉及胃肠道的手术,如结肠切除术,可选用头孢呋辛1.5g静脉注射。术前给药的目标是在手术切口时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以抑制可能污染的细菌生长。

术中追加给药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大的情况。如果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的两倍,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需追加一次剂量。例如,头孢唑林的半衰期约为1.8小时,若手术持续超过3.6小时,需追加1g静脉注射。对于涉及植入物的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追加给药尤为重要,因为植入物表面容易成为细菌定植的场所。

术后短期给药通常不超过24小时,仅在特定情况下延长至48小时。对于清洁-污染手术,如胆囊切除术,术后可继续使用头孢唑林每8小时一次,持续24小时。对于污染或感染手术,如阑尾穿孔切除术,术后可延长至48小时。术后给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可能残留的细菌,但长期使用会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因此需严格控制用药时间。

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给药时机。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常规预防用药,优先选择针对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的窄谱药物。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可选用克林霉素或万古霉素替代。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的风险评估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