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食物中毒最高发的地方竟然是这里?

发布于 2017/08/04 14:50 复禾健康

冰箱里有块西瓜好几天了,再不吃就要坏了!小王你赶紧吃掉!

诶前天的剩菜怎么还诶吃完,小王他爸你拿出来吃掉!

夏天太热了,四季豆过一下水凉拌一下就好;这个土豆也发芽了,赶紧削皮吃掉!

小王一家,卒。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食物中毒最高发的地方,不是街边小馆子、不是深夜大排档、不是黑暗小食堂,而是:

自己家

2015 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对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结果显示: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及死亡人数最多,病死率最高,为 7.9%。

听起来好可怕!

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说说,怎么预防家里的食物中毒。

剩菜剩饭,这么处理

夏季会有比较多的剩菜剩饭,很多人喜欢不密封就塞进冰箱,或者等饭放凉了再放进冰箱,其实这类做法常常带来健康隐患。

判断剩饭有无变质可以观察米饭有没有变色变硬:用筷子拨弄一下,如果发现变黏,闻起来有一点酸臭异味,基本上也不能食用了。剩菜中的肉类其实比鲜肉更好储存,但剩菜中的蔬菜却不一样了。判断蔬菜有没有变质,可以直接看蔬菜的变色程度:一旦发黄、发黑、颜色变暗,就不要再吃了。

保存剩菜剩饭的要点在于:适当吹冷,分盒密封,冰箱内壁存放。

食用剩菜剩饭的要点在于:充分加热,充分加热,充分加热!

如果想剩菜新做,记得先用微波炉把剩菜充分加热,再放入锅内和新菜翻炒。

食物变质要小心

除了剩菜剩饭,夏季天气炎热,细菌更容易滋生,食物也会更快变质。不要觉得变质一点点的食物,吃了「最多拉肚子」,很多因为吃了变质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真的会让人有生命危险。

比如,以下这几样东西,变质了千万不能吃:

发芽的土豆:龙葵素含量极高,去除发芽部分或者长时间加热也并不能有效去除龙葵素。

发霉的玉米、麦类和花生:容易感染镰刀菌和黄曲霉菌发霉变质,产生致呕毒素和黄曲霉毒,因此谷物一旦发霉必须丢弃。

有异味的冰淇淋:虽然常处于冷冻环境温度较低,但冻久了也有问题,因为有一种叫李斯特菌的细菌,可以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生存。

最安全的方法:看保质期

包装食品上都会有一个保质期,这是生产厂家经过系列实验后制定的期限,一般在规定环境下储存未开封的食品在保质期前都能保证性状稳定,引起食物中毒可能性很低。

已开封的食品吃不完,最好能及时再次密封。但是开封之后的食品,保质期也会相应缩短。

当然,更重要的是,夏季选购食物要注意:

随买随吃,吃前注意观察

蔬菜类

蔬菜水果要尽量当天买,当天吃完。保存的时候,要注意先去掉已经发黄或损坏的部分。

绿色根茎类蔬菜无需包扎封口存放在冰箱,密封反而会加速其腐败过程。

肉、蛋类

肉类买回后都应尽快放入冷冻层;蛋类放进冰箱前可以先浸入热水几分钟,来封闭蛋壳上的微孔。

吃之前,也要留心肉类是不是有变质迹象:

如果切肉时新切面湿润,有黏黏的水分溢出,说明细菌很可能已经对肉类组织进行了分解,这时候就千万别吃了。

判断肉类新鲜度:良好的光泽,触碰不粘手、指压有弹性、无明显腥臭味。

判断鱼类新鲜度:看眼部不凹陷、眼珠清澈不浑浊。

判断鸡蛋新鲜度:看气室大小,透光或者浮水法判断均可,如果鸡蛋浮在水面上,就别吃了。

避开这 3 个陷阱

1. 尽量别吃生食

沿海地区夏季高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因为生吃海鲜或加热不彻底。

还有一些伙伴爱吃生鸡蛋或者开水冲鸡蛋,其实生鸡蛋中常带有沙门氏菌,带菌率还不低,约为 40%。而且,吃生鸡蛋还会影响维生素 B7 的吸收。

想吃鸡蛋、海鲜,即使不是夏天,也一定要记得做熟了再吃!

还有一些蔬菜生吃也有风险,比如四季豆需完全煮熟,鲜黄花菜和白果也应该先用开水焯烫之后,再进行烹调。

2. 不吃「自制」食物

近几年来,有很多消费者对「农家自制」「手作」的食物感兴趣,经常会购买包括自酿酒、农家榨油等在内的这类食品。

但是,夏季温度较高,家庭自酿葡萄酒和果酒很容易出现菌群感染,食物中毒几率高发。

农家自榨油或家庭作坊榨油,没有条件对黄曲霉毒素 B1 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因此不建议购买食用。

3. 不要相信任何鉴别毒蘑菇的方法

请不要轻信任何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因为它们都是大写的不靠谱。

最后,对于不确定的食物,处理办法就是扔!扔!扔!

很多人不喜欢「浪费」,认为有变质嫌疑的食物,吃下去最多就是拉几天肚子,不会有别的事。实际上万一因此导致了食物中毒,后果比急性肠胃炎严重多了。

所以,一旦拉肚子几天不好,或者出现比如血便、发热、肌肉乏力等其它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最重要的是,不要担心浪费,吃进肚子里万一真的食物中毒,才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时间精力的浪费,不是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