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发布于 2025/01/13 06:23
发布于 2025/01/13 06:23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包括骨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等,严重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这种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糖皮质激素虽然能有效抗炎、抑制免疫反应,但长期使用会干扰骨骼代谢,导致骨量减少和骨结构破坏。
骨骼的健康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促进破骨细胞的作用,导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糖皮质激素还会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血钙水平,进一步加剧骨质的流失。这种骨质疏松的特点是进展较快,尤其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早期阶段,骨量流失尤为明显。
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部或四肢的骨痛,尤其是在活动时加重。随着病情发展,身高可能逐渐变矮,甚至出现驼背。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脊椎、髋部和腕部等部位,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肌肉无力等症状,这与糖皮质激素对肌肉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来支持骨骼健康,例如多食用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如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药物或开具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
上一篇 : 肺结核血常规能查出来吗
下一篇 : 甲状腺功能减退如何去确诊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