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7日英国《自然》旗下新刊《自然·电子》杂志26日在线发表一项成果,美国科学家将身体外部和内部的运动转变成射频信号,研发出一种不直接接触皮肤便可监测人体生命特征的最新方法。该技术将来还可以同时监测多人,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高性价比且温和的方法,来监护住院病人。
生命体征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也是医生用来判断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重要指征,主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呼吸、血氧等等的改变或恶化。在现实的治疗和护理中,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医护人员必须全方面地了解生命体征的意义。但是,目前通用的方法都需要直接接触皮肤,针对病况不同,有些时候这一测量非常不便,或者效率、准确度很低,影响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研究人员表示,电磁信号的相位对射频电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敏感,可用于评估外部的胸部运动。信号的振幅对这样的变化敏感度更低,因此可用于感知体内运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此次创建了一种新方法,能直接将病人的外部和内部运动转变成射频信号。这种技术被命名为近场相干传感,利用附在织物天线上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进行工作。天线则放置在皮肤附近,比如衬衫口袋或袖口。
团队成员对多项生命体征进行了测试,表明该技术目前可以用来有效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率和呼吸难度,并有望在未来形成一种能多人同时进行的、低成本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查资料时发现,就在7年前某媒体年终盘点“全球最脑洞大开发明”时,还将“摄像头测脉搏”纳入其中,大概是觉得不可思议。而到今天,非接触体征监测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可穿戴设备最火的那几年,各种花式设备都吸引过人们的眼球,也收获了不少投资,但似乎还未跻身主流。更便捷、更准确和更廉价,应该是体征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而且,它不仅能用于医院,也可成为“居家必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正在呼唤更为智能方便的居家监测设备。
上一篇 : 抗生素调查:部分药店仍擅卖 滥用有改善
下一篇 : 新发现:在感染初始阶段可阻止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