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有时会生病?
发布于 2017/12/19 17:22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7/12/19 17:22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教授 胡大一
万事皆有因果。那么,我们不断攻克一些疾病,同时又患上“新”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在其新书《人体的故事》中,从进化学角度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
进化与健康密不可分
100多年前,达尔文用“适者生存”一词概括了进化的基本规律。但利伯曼强调,所有生物的进化不是为了健康、长寿、幸福,而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因此,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产生的变化,反而成了致病原因之一。比如,人类进化得更容易肥胖,不是因为过多的脂肪能促进身体健康,而是因为它有利于提高生育能力。
糖尿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近视……这些古代几乎见不到的疾病,为什么会流行于现代社会?利伯曼给出的答案是:人体的许多特征形成于过去的进化环境,它们无法适应现代环境,疾病便产生了。这种观点被称为“失配假说”。仍以脂肪为例,由于食物越来越富足,我们的身体还没有为丰收做好准备,依旧倾向于储存脂肪以备生育,进而导致了多种慢性疾病。
在过去几百代中,人体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成熟得更快,牙齿变得更小,下颌更短,骨骼更薄,足弓往往更平,很多人患上代谢性疾病,龋齿情况愈发严重。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但究其原因,更多是由周围环境改变引起的。你可能携带易患扁平足、近视或2型糖尿病的基因,但传给你这些基因的祖先,并不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以2型糖尿病为例,中国和印度的患病率已快速超过欧洲和美国,这种上升势头不是因为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化,而是西方的生活方式正在席卷全球,与那些以前没有产生负面影响的古老基因发生了相互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现代环境和谐相处,获得健康?这便是利伯曼教授想要在书中回答的问题:评估生病的原因,并找到防治之法。
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影响
进化导致的失配性疾病有很多,根据环境刺激可区分为刺激过多、过少或过新。例如,有些失配性疾病的病因是摄入脂肪太多,有些是摄入太少,还有些是摄入了人体不能消化的新型脂肪,如部分氢化脂肪。
在利伯曼的列表中,常见的非传染失配性疾病超过40种,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痔疮、哮喘、肺气肿、胃溃疡、肝硬化、龋齿、近视、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以及部分癌症等。这些疾病都与人类社会的农业及工业发展相关。
农业发展带来的直接好处是食物富足,但同时也打开了疾病和社会弊病的潘多拉盒子。古代狩猎采集者能生存,是因为只要是可以吃的,他们都会吃,饮食必然是多样化的。农民主要种植高产的主食,通过牺牲质量和多样性换取了数量。现在人体超过50%的热量来自水稻、玉米、小麦或土豆。大量淀粉的摄入可导致多种失配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龋齿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过于依赖主食,水果蔬菜摄入量降低,更易患上坏血病(维生素C摄入不足)、烟酸缺乏症(维生素B3摄入不足)、脚气病(维生素B1摄入不足)等疾病。此外,人们学会去除谷物外皮,将“糙米”变成了“精米”,加重了营养缺乏症。
工业化解放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们的体力活动量。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发明制造的最成功的产品中,许多是为了节省劳力。例如,汽车、自行车、飞机、地铁、自动扶梯、升降电梯的发明,减少了出行的能量消耗。在过去几百万年里,普通狩猎采集者每天要步行9~15公里,而今天,一个美国人通常每天步行不到半公里,车行却平均达51公里。空调和供暖减少了身体为维持体温所消耗的能量。遥控器、电动剃须刀、带轮行李箱……无数先进的设备在一点一滴降低着人类的能量消耗。
于是,肥胖引发的疾病出现了,缺少锻炼导致的骨质疏松问题也越来越多。众多研究证明,高水平的负重活动可大大降低老年人的骨量流失率,有时甚至能阻止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流失。现在,人们成长和老化的方式却在恶化这一问题,尤其是女性。狩猎采集时期,女性青春期开始的时间通常比现在晚3年,这使得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发育出强壮、健康的骨骼,以承受岁月的侵蚀,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也增强了骨骼的厚度。
人类的睡眠方式与过去也有很大不同。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提供了明亮的灯光、广播、电视节目等。数百万年来第一次,多数人类可以很晚睡觉,然而身体却难以适应。
协力弥补进步的代价
现代社会,人类死亡率降低了,疾病发生率却升高了。这是在以延长病态时间换取死亡率的降低,是进步的代价。利伯曼提醒,不要将老年人常见疾病都归因于年龄增长,它们有些是源于不良生活习惯。美国学者詹姆斯弗莱斯及其同事研究发现,超重、吸烟、不运动的高危参试者,死亡率比低危者高出50%。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种矛盾情况是:人体在很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但在一些方面变得越来越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断变化的环境造成的。当人类无法改变环境致病因素时,就需要外力防止我们将可能致病的习惯传递下去,避免疾病继续流行甚至加剧。
利伯曼认为,政府有责任去帮助和督促公众做出理性判断。比如,不允许食品生产者隐瞒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告知公民吸烟的危险性,通过激励措施使公民不吸烟;管控垃圾食品广告,比如在碳酸饮料上写:“美国军医总负责人警告,摄入过多糖类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奖励那些积极促进员工健康的公司。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强调,在我国,要应对失配性疾病的挑战,必须从根本上,即体制和模式上转变本末倒置的“失配”对策。第一是政府主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例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落实环保,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对烟草和不健康食品(如糖等)增税提价,对健康食品减税甚至补贴;激励、促进甚至倒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去做预防和康复二级预防;从青少年抓起,把身体好放在“三好学生”评选的第一条。第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用政策法规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投入健康教育事业,防止张悟本、李一之流欺骗公众。
数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依靠创新与合作,获得了足够的食物,照顾彼此的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今天,我们仍需要不断创新、合作,例如避免吃太多食物,尤其是过量的糖和加工食品,在城市、郊区和其他非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世界不是最完美的,我们的身体也不是,它需要我们去享受、培养和保护。进化从未使我们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体的过去是由“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塑造的,但其未来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
上一篇 : 香樟叶有哪些功效?可谓脚病“克星”
下一篇 : 精液量多到底好不好?什么原因造成?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