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认识五谷很重要 减少挑食并学会感恩
发布于 2017/12/21 14:07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7/12/21 14:07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十几岁的孩子来到乡下,远远地看到麦苗,想当然地问:“土地里种这么多韭菜干什么?”童言无忌,逗坏了身旁的大人,却引出一个现实问题。在不少孩子的认知中,“花生长在树上”“小米是小麦生的”,甚至很多家长、老师也分不清餐桌上的五谷。
城里长大的孩子脱离了土地和自然,不了解五谷、农作物好像成了很正常的事。其实,小学课本里不乏“落花生”“高粱情”等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课文,但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一般只是文字和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呈现在孩子面前的食物大多已经被烹调好,他们和五谷杂粮没有亲近感。反观日本一直崇尚“食育”,让孩子从小了解食材,一些学校还定期让学生下农田劳作,亲手埋下种子观察蔬菜如何生长,孩子们对天然食物产生了心理认同,也更懂得食物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费。“食育”不仅能让孩子正确对待食物,对人格养成也有正向作用。
我国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但去学校看一看,真正实施的少之又少。而且,孩子们普遍被课业束缚了手脚,休息时间也被各种补习班占据。30年前的孩子可以在田野上尽情奔跑,30年后的孩子只能在补习班之间来回奔波。
范志红建议,在家里,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参与买菜和烹饪过程,比如让他们用五谷杂粮烹调八宝粥,用蔬菜制作沙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他们尝试新食物的意愿,接受健康的饮食选择,减少挑食偏食行为。学校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让孩子去农贸市场和超市观察,看看自己究竟认识多少种杂粮、蔬菜、水果;也可以要求家长协助孩子在阳台上种菜,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如果有条件的话,学校还可以将与自然、生物知识有关的课程和种植活动结合起来,带学生去农业科技园认识各种农作物,或者在校园中尝试种蔬菜、发豆芽之类的实践活动。比起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让孩子参加“识五谷”之类的食育活动,不仅能加深对品德课、科学课、语文课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也能给写作文和日记提供生动的素材。通过这些朴素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珍惜和感恩农民的劳动和自然的馈赠,还能通过孩子教育家长,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藏药沉香丸数量越多就越好吗?:并非越多越好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