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只要不盲目听信陌生人的话就能防骗
发布于 2018/02/27 10:20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02/27 10:2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 邱宝昌
节日期间,很多骗子利用公众疏于防范的心理,以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节假日是旅客出行高峰期,也是诈骗案的高发时段。很多骗子会利用公众心理,谎称老乡,骗走几千块钱;有的会在车上趁你不注意,顺手牵羊偷走钱财。除此之外,诈骗还有以下几种常见“套路”。
推销保健品。目前,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常年被慢性疾病和孤独困扰。骗子利用老人的这一特点,迎合老人需求,推销保健品时先让他们免费试用,套取信任,随后用花言巧语欺骗老人,高价销售。老人治病心切,又希望有人陪伴,盲目听信骗子的宣传。还有的骗子会冒充老中医、老军医,或者以免费旅游、免费讲座、免费量血压为诱饵,实施诈骗。
冒充国家机关。很多人对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有敬畏心理。骗子会利用这一点,谎称他人犯了罪,要求交罚款。很多人因对公权力了解不多,再加上恐惧心理,不敢辩驳,很可能中骗子的圈套。邱宝昌表示,公检司法都有一定惩治犯罪的权力,如果公民涉嫌犯罪,会通过正规程序调查,并当面审讯,不会存在“破财免灾”的情况。如果是清白人,完全没有必要惧怕国家机关。
宗教诈骗。城市街头、天桥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出家人”,打着宗教旗号,为人算命,预测未来。还有一些假和尚卖开光物品,宣称具有开运、祈福的作用。有些人抱着不放弃一线希望的心理,掉进骗子的陷阱。
贩卖假文物。很多人有收藏文物的嗜好,希望能寻找到传世宝贝。在小商品市场附近,骗子会谎称自家有传家之宝,为了某个迫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低价卖掉。收藏爱好者往往不忍错过,花费大量钱财买来之后,才发现是假货。
邱宝昌表示,节日前后,很多人领了工资、奖金,手头宽裕。公众要防范被骗,不要盲目听信陌生人的话。有病要去正规医院诊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康复、保健;保存好自己的个人账户、密码,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支付密码泄露给陌生人;身上不要带过多的现金;遇到推销者要多咨询、多了解;保健品仅具有保健作用,没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如果以治病为口号进行推销,十有八九是骗子;购买文物要到文物局等正规单位了解情况,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避免上当受骗;遇到谎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需要到社区居委会、村民居委会了解情况,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餐巾纸和卫生纸不能混用
下一篇 : 人体上的急救穴位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