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身体好在春天吃什么食物更养生

发布于 2018/03/06 10:26 复禾健康

如今已经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季了,虽然气温还没有大幅度上升,可是立春时节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大地正在万物苏醒,离温暖的春天也不远了,而春天真的是一个及好的季节,不仅气温让人觉得异常舒适,看着身边的景色都已经变得花红柳绿起来,心情自然也十分美好了,可是春天也是流感的高发季,想要在春天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平时的养生常识不可少,这些食物也要经常出现在餐桌上。

干豆黄豆杂豆好搭档:在所有植物性食物中,只有黄豆的高蛋白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所以黄豆被誉为“田中之肉”、“植物蛋白之王”及“绿色牛奶”。

豆类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质(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比例低)互补的理想食品。大豆的脂肪含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亚油酸高达50%,此外还含有较多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磷脂。如果再和杂豆搭配起来,互补,营养更为丰富。

先说说庞大的豆类队伍中的黄豆,黄豆中除了具有高蛋白质、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外,还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及钙、铁、磷、钾、钠、镁、锌等微量元素。黄豆的营养成分可为脑细胞的生长发育提供充分的原料,保持脑细胞更新的顺利进行。另外,豆类提供的钙可改善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

因此,利用豆类蛋白在日常生活中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可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干豆中除了黄豆这一类比较特殊的豆类,还有杂豆,比如绿豆、红豆等,它们不同于黄豆,黄豆中主要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吃肉,而杂豆主要是淀粉,可以算作一种主食。它和黄豆是好搭档,合体成为“营养炸弹”。

鲜豆春起可多吃:鲜豆四季豆、豌豆、豇豆等就是很应季春季食材。它们算是蛋白质含量高的蔬菜,也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储藏室。四季豆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而且还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的蔬菜。无论切丝配肉丝炒食,还是加醋汁凉拌,都很好吃。同样,细长的豇豆也跟四季豆类似,焯水后凉拌即可。它们都是很适合春天食用的蔬菜。

豌豆圆润鲜绿,嫩豌豆可炒食,也可用于配菜。卞华伟表示,豌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高血压预防控制有益,富含的维生素A原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其富含蛋氨酸及胱氨酸,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但注意豌豆蛋白质总含量不高,这种效果不甚明显。

特别提示:四季豆要注意炒熟后才能吃,否则会引起中毒。判断其是否熟透,不要随便尝,可看豆荚是否由直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而豌豆不宜蒸煮时间过长,否则会使营养成分流失。

豆芽芽菜营养顶呱呱:绿豆芽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而且绿豆芽还含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钙、磷、钾、钠等营养素。

与绿豆芽相比,黄豆芽的营养价值更高。黄豆芽爽脆鲜嫩,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也较高。黄豆芽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不低,总体来说有清热解毒、滋润肌肤等功效。此外黄豆芽还含B族维生素、钙、磷、钾和植物蛋白。

虽然黄豆芽与绿豆芽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与黄豆和绿豆却存在很大差距,同为100克,芽菜和干豆相比,芽菜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仅为干豆类的十分之一。不过,由干豆变成豆芽菜后维生素C等含量相应却增加了。黄豆芽与绿豆芽的共同特点是性凉,因此脾胃虚寒、腹泻患者以及有胃溃疡的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特别提示:炒黄豆芽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没有熟透的黄豆芽往往会带一点涩味,加了醋以后既能去除涩味又能保持豆芽爽脆鲜嫩。绿豆芽在食用前要清洗干净。烹调绿豆芽最好放点醋,能减少B族维生素流失。炒绿豆芽时,应热锅快炒,以保持水分和维生素C不被破坏。

豆制品炒菜喝汤都适合:豆制品的种类特别多,豆腐、豆皮、豆浆、腐竹、豆腐干等等。

光豆腐就有很多种,南豆腐、北豆腐、冻豆腐等。不同种类的豆腐分别适合不同的吃法,南豆腐比较嫩,最适合用来做汤,而北豆腐相对比较老,用来炖菜、涮火锅很好。市面上的所谓“绢豆腐”其实就是南豆腐,而玉子豆腐其实跟大豆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是用水、鸡蛋、水分保持剂及各种调料制成,现在有些厂家会在里面添加大豆。而鸡蛋豆腐和它差不多,也不是正宗的豆制品。比豆腐更紧实的豆干则是不错的零食,既扛饿又好吃,买小包装的放到包里想吃随时食用。江苏省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汪燕建议,豆浆也别太单一,黄豆、黑豆、红豆等都可以加到其中,是很好的早餐饮品。

特别提示:做腐竹前不要泡太久,温度也不要太高,以免都泡散了,影响口感和食欲。

总结:以上这几种食物在春季食用还是非常好的,可以看出来,以上这些食物都属于豆类,有干豆、黄豆、杂豆,还有鲜豆四季豆、豌豆、豇豆,豆牙、豆腐、豆皮、豆浆、腐竹、豆腐干等等,而这些豆类食品在市场上非常常见,而利用豆类蛋白在日常生活中替代部分动物性蛋白质,可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