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备药箱:水温大有讲究

发布于 2018/03/08 16:02 生命时报

一般主张用凉水送服药物,这主要为了避免某些药物在热水环境中分解失效。正常人体口腔温度在36.2℃~37.2℃,低于这个温度为“凉水”,接近这个温度为“温水”,高于这个温度为“热水”。人体口腔的耐热温度是50℃~60℃,所以,高于60℃的水会让人觉得“烫”。会被水温影响药效的常见药物如下:活菌制剂:根据说明书要求,活菌制剂要冷藏保存,用凉水或温水(<37℃)冲服。因此,活菌制剂最好用凉水冲服。

软胶囊剂:软胶囊是一种特殊剂型,一般需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药典要求的存放温度是8℃~20℃,这种环境最利于软胶囊的稳定。温度过高会导致软胶囊之间发生粘连,影响胶囊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所以,软胶囊剂适合用温凉水送服,热水送服会增加胶囊外壳的黏性,使其容易与食道黏膜发生粘连从而造成食道损伤。

维生素C:影响维生素C氧化分解的因素很多,温度、光照、空气暴露等都是。维生素C在40℃以上的热水里就会氧化分解,因此维生素C泡腾片应该用凉水冲泡。干燥的维生素C在80℃以上才会出现大量的氧化分解,因此口服的维生素C片剂不必过多在意水温。

消化酶类:文献报道,含糖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在70℃以上时容易分解失效。不过,对于一般送药的温水则不必过多担心,即便用40℃~60℃的热水送服,对药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大。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