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圈养” 还是“放养”
发布于 2018/03/20 14:47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03/20 14:47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如今,教育孩子越来越成为父母的心病。有人说,“圈养”出规划,“放养”出个性;也有人说,“圈养”的孩子依赖性强、软弱,遇到事情没有独立解决能力,“放养”的孩子自由散漫、没有规矩。事实上,“放养”和“圈养”虽然是对立的两个词,但它们并没有明确界限,把握度很重要。
“放养式教育”,指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从小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地接受社会锻炼。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更能锤炼坚强的性格,培养对大自然、人类的博爱之心,从中慢慢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然而,不少父母把“放养”等同于放任,忙于工作,对孩子不管不顾,或者觉得“孩子再不好好玩就长大了”。这样“放养”,其实是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做事准则,也没有及时得到必要的训练与指导。
“圈养式教育”,指让孩子在严格管束环境中成长,无论大事小请,父母都给孩子立规矩,有明确的奖罚制度,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跟随潮流参加大量兴趣班。无规矩不成方圆,“圈养”让孩子有清晰的界限感,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也让孩子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然而,当“圈养”过头,就是父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其压力倍增,感受不到做事的热情与快乐。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彼得·格雷说:“我们剥夺了他们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生活的机会,也加大了他们焦虑、抑郁及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所以,完全“放养”或“圈养”都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两者中择其优,行为准则上实行“圈养”,教育思想上适当“放养”,才是比较合适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蒸汽眼罩选不好反伤眼
下一篇 : 儿童感冒要重视 小心诱发肾炎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