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学后,父母常陪孩子做这四件事,孩子智商高情商更高
发布于 2025/04/03 13:00
发布于 2025/04/03 13:00
放学铃响,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冲出校门。有的家长忙着问"作业写完了吗",有的急着送孩子去补习班,还有的干脆塞个手机让孩子自己玩。其实,放学后的黄金三小时,正是培养孩子智商和情商的绝佳时机。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发现,6-12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窗口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就像一块超级海绵,不仅吸收知识特别快,情商基础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聪明的父母都在放学后陪孩子做什么呢?
一、陪孩子"复盘"学校生活
很多家长会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孩子往往回答"还行"。这不是孩子敷衍,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1、用"三件事"提问法
不要问太笼统的问题,可以换成:"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明天最期待什么?"这样孩子才有话可说。
2、当个"笨学生"
假装对学校生活很好奇:"你们今天科学课做实验了吗?能不能教教我?"孩子讲解的过程就是在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留意情绪变化
如果孩子提到不开心的事,不要急着给建议。先共情:"被同学误会一定很难过吧?"让孩子学会识别和处理情绪。
二、一起准备健康点心
别小看一起准备点心的时光,这可是培养孩子多项能力的好机会。
1、数学启蒙
"我们要切6块苹果,三个人分,每人几块?"把分数、除法变成生活游戏,孩子学得特别快。
2、科学探索
"为什么香蕉放久了会变黑?""微波炉是怎么加热牛奶的?"日常中的科学问题最能激发好奇心。
3、责任意识
让孩子参与准备和收拾,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摆餐具到擦桌子,都是很好的生活教育。
三、进行20分钟"脑力游戏"
写作业前玩会儿游戏?没错!但要是能激活大脑的益智游戏。
1、词语接龙
普通版玩腻了?试试"三个字接龙"或"成语接龙",既能扩充词汇量,又能锻炼反应速度。
2、逆向思维训练
"如果猫会说话,第一句会说什么?""如果没有月亮,世界会怎样?"这类开放性问题特别能激发创造力。
3、记忆大挑战
"闭上眼睛,说说客厅里有哪些红色的东西?"这种游戏能显著提升观察力和记忆力。
四、安排30分钟自由阅读
不是让孩子自己看书,而是创造全家阅读的氛围。
1、设立"无电子设备时间"
家长也要放下手机,每人选本书安静阅读。孩子看到父母在读书,自然会被影响。
2、组织家庭读书会
每周一次,全家分享最近读的书。孩子复述故事能锻炼概括能力,讨论观点则培养批判性思维。
3、把书"演"出来
读到有趣的情节,可以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这种沉浸式体验会让孩子爱上阅读。
特别提醒:放学后的三个"不要"
1、不要一回家就问作业
给孩子半小时缓冲时间,喝点水、吃点心、聊聊天,让大脑从上课模式切换到家庭模式。
2、不要同时安排太多任务
既要做作业又要练琴还要背单词,孩子只会手忙脚乱。每天重点培养1-2项能力就够了。
3、不要比较别人家的孩子
"小明妈妈说他每天做三套卷子"这种话除了打击自信,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不是等着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放学后的时光,就是点燃智慧火种的最佳时机。从今天开始,试着用这四件事替代"作业写完了吗",相信不久后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更爱和你聊天,思维能力和情商也在悄悄提升!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