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及表现
发布于 2025/02/14 14:31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25/02/14 14:31 生命时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根据病变程度可划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具体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早期通过定期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及必要时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1、临床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是早期阶段,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等,患者可能视力正常或轻度下降。增殖期是病情进展阶段,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视力显著下降甚至失明。
2、临床表现
非增殖期症状较轻,包括视物模糊、眼底微小出血点或微血管瘤。增殖期症状严重,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眼前黑影飘动等,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失明。眼部检查可发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
3、治疗方法
控制血糖是关键。药物治疗包括抗VEGF药物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可减轻黄斑水肿。激光治疗适用于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渗漏血管,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严重病例需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玻璃体出血和纤维化组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止视力损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糖,定期随访,出现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时及时就医。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视力。
上一篇 : 怀孕了还会不会有白带
下一篇 : 腰突腿疼多久能好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