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坑害人该管管了

发布于 2018/04/18 11:35 生命时报

近日,网络上播出了一个视频:一位60多岁青岛老人,坐在餐桌旁,默默吃完自己做的一顿午饭,然后离家出走。晚上10多钟他被发现时,静静地躺在东海中路附近的一处海滩上,已经身亡,裤兜里有一张遗书——“向尚集团坑死我,从去年至今硬骗我买了6万元保健品,说带我和老伴到泰山、苏州、巴厘岛等地方旅游,至今一个地方也没去,产品也没拿到多少。”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悲剧,情节其实并不复杂:10万元钱的养老金,化为6万余元的保健品,一朝明白过味来,终于身心崩溃。假以时日,估计警方会佐证这个情节的真实性,至于保健品与老人身亡之间的关联,也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只是,就像网友说的,坑死学生的电信诈骗已经如过街老鼠了,这遍地开花的老年保健品骗局谁人管、谁人问?被坑骗得欲哭无泪又家破人亡的,恐怕绝不止这位“青岛老人”。有位网友收集整理,仅过去两年,被各类媒体曝光的保健品案例就有200多起。利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行骗、打着“公益”幌子、伪装医疗名家、明目张胆借助政府的关老组织并与街道社区联合……骗局层出不穷,套路杂而又深。他们盯上了老人的寂寞,也盯上了老人口袋里积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金,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这个时候,指望孤单老人对动不动就跪下来直喊爹妈的保健品推销员的“亲情攻势”无动于衷,指望年迈老人对保健养生的合理刚需秉持365天的高度警惕,显然不太可能。老年保健品市场乱象的背后,是行业规范的缺失、市场监管的缺位。就像坑死青岛老人的“六万保健品”,公司仍表示营销方式合法合规。长期以来,很多本该明确的边界问题,仍一头雾水:比如保健品与医药品的营销究竟以何为界?“过度营销”该不该判定违规?保健品问题究竟谁才是主管执法部门?……看起来人人能管,做起来谁也不管。对待老人的态度,不仅事关社会良心,更关联着制度血性。“青岛老人”事件,则再次以沉痛的教训提醒我们:遏制各式保健品骗局,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呼吁保健品商家的行业自律,更期待政府强有力的制度监管。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