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喜欢跑步的人,心脏病风险比不常运动的高7倍不止?

发布于 2025/04/16 19:04

最近网上疯传一条消息,说跑步反而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吓得不少跑友差点把跑鞋挂闲鱼。先别急着卖装备,这消息就像把哑铃当哑谜——得好好掰扯清楚。

1.研究到底说了啥?

原始研究确实观察到部分马拉松选手赛后心脏标志物异常,但关键点被漏掉了:这些是连续多日参加极限耐力运动的人群,普通人慢跑5公里和职业选手背靠背跑全马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拿职业大胃王的胃病风险来吓唬吃饭群众,多少有点离谱。

2.心脏风险到底怎么算?

医学界公认的公式是:规律运动保护心脏,突然超负荷运动才危险。好比常年不开的车突然飙到200码,发动机肯定抗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跑步,能让心血管死亡率直降45%,这个数字可比那吓人的7倍靠谱多了。

3.跑步伤心的真相

极少数运动相关心脏意外,90%发生在本身有隐匿性心脏病的人群中。就像手机电池鼓包还非要边充电边打游戏,问题不在游戏本身。40岁以上或长期久坐人群开始跑步前,做个简单的心肺评估比纠结研究数据实在得多。

4.跑对了是良药

掌握「能说话不能唱歌」的强度标准,配合10分钟热身冷身,心脏获益远大于风险。最新研究显示,保持每周3次30分钟慢跑的人,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比久坐人群低52%,血管年轻程度相当于同龄人的「减龄版」。

给跑步爱好者的安心指南

①体检排查:年度体检加个心电图,相当于给心脏办个「健身年卡」

②循序渐进:从快走过渡到跑步,别学网红突然搞「月跑量200公里挑战」

③警惕信号:运动中出现的胸闷、眩晕不是「缺乏毅力」,立即停下休息

④交叉训练:游泳、骑行等低冲击运动搭配跑步,给心血管不同的刺激

跑步从来不是健康的敌人,错误的打开方式才是。与其被碎片信息吓得不敢动,不如系紧鞋带,用科学的方式让心跳更有力。春天的公园跑道等着你呢,记得带上这份「心脏安全跑法」再出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