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 别因短视毁了口碑

发布于 2018/05/17 11:26 生命时报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古以来,洛阳牡丹都盛名在外,每年吸引着大量爱花之人慕名前往。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不少赏花之人伤了心。

洛阳一景区近期对外宣称举办2018牡丹艺术花海节,展现“万株牡丹齐盛放”“千亩艺术花海”的盛况。一些游客花了60元门票实地游玩后,却发现景区内大量都是塑料花。这一事件被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景区回应称,是因为当时还未到牡丹盛放期,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并决定下调门票价格。不过,无论景区以假乱真的出发点是什么,补救措施是否有诚意,在游客心中留下的虚假宣传印象已经很难改变。无论在哪里旅游,人们都希望能有好的体验。美丽的景色,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是影响旅游体验感的重要因素。

景区进行适当宣传,本身并无不可,但绝不应偏离事实准绳“忽悠”。夸大其词,隐瞒重要信息,进行诱导性宣传,对游客来说,就是一种欺骗。对于景区来说,为了一时的利益,失去游客的信任,也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家景区口碑毁坏,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尤其对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旅游品牌来说,这样的伤害可能更大。此前,因个体的错误导致整体付出代价的案例并不鲜见,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东北雪乡事件等,都该引以为戒。在旅游领域,类似让游客“受骗”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旅行团承诺的景点,最后只是让游客隔着车窗看看;报名时工作人员没说行程中有购物点,结果却三小时两进购物点被推销等。种种靠“骗”赚钱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些旅游景点、旅行社没有摆脱短视心理,总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要知道,在今天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旅游的体验感早已不再是个人的事情,无论是“好评”还是“差评”,都可以借助网络大范围传播,对其他人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游客,提供好每一次服务,才是树立旅游口碑的关键,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