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海鲜易患上癌症?医生提醒:吃海鲜留心这几点,或能远离癌症

发布于 2025/04/30 09:19

海鲜致癌的真相,你可能被骗了很多年!最近朋友圈疯传的"海鲜致癌论"让不少吃货慌了神。那些鲜美的螃蟹、大虾真的一口都不能碰了吗?先别急着清空冰箱,听听专业营养师怎么说。

一、海鲜致癌的3个关键因素

1、重金属富集问题

部分近海养殖的海鲜可能含有汞、镉等重金属。建议选择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它们受污染较少。每周食用量控制在300-500克最安全。

2、不当烹饪方式

高温油炸产生的苯并芘是明确致癌物。清蒸、白灼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油温控制在180℃以下。烧烤时要去掉烧焦部分。

3、储存不当风险

海鲜腐.败后产生的组胺可能诱发过敏甚至中毒。购买时要看眼睛是否清澈,闻起来有海腥味而非腥臭味。冷藏不超过2天。

二、4类人要特别注意

1、痛风患者

海鲜中的嘌呤会加重症状,急性发作期要禁食。缓解期可适量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鳕鱼、桂鱼等。

2、甲状腺疾病人群

海带、紫菜等含碘过高,甲亢患者要严格控制。但海鱼、虾类含碘量其实和普通肉类差不多。

3、过敏体质者

贝类、虾蟹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第一次尝试新品种要少量,出现皮肤瘙痒立即停食。

三、安全吃海鲜的5个诀窍

1、搭配维生素C

柠檬汁不仅能去腥,其中的维生素C可以阻断亚硝酸盐转化。清蒸鱼时挤些柠檬汁更健康。

2、控制食用频率

每周2-3次为宜,不要连续多天大量食用。不同种类轮换着吃更安全。

3、彻底加热熟透

寄生虫在100℃下5分钟才能被杀灭。醉虾、刺身等生食方式风险较高。

4、选择应季海鲜

春季的皮皮虾、夏.季的鲍鱼,应季海鲜不仅味美,养殖环境也相对更好。

5、特殊部位要慎食

虾头、鱼皮等部位更容易富集有害物质,建议去除后再烹饪。

其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适量食用海鲜反而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选择和烹饪方法。记住这些要点,你完全可以继续享受海鲜的美味,不必因噎废食。下次看到危言耸听的文章,记得先查证再恐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