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急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05 15:29

急性腹泻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食物中毒、药物副作用、肠道功能紊乱、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急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细菌性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可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常见于儿童;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多与卫生条件差相关。感染性腹泻常伴随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治疗。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毒素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分泌性腹泻。常见于未充分加热的乳制品、肉类或隔夜饭菜,起病急骤但病程较短,多伴有恶心、头痛等全身症状。

3、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如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广谱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刺激肠道。此类腹泻通常在停药后缓解,必要时可补充益生菌调节微生态。

4、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等非感染性因素可导致肠道蠕动异常。乳糖不耐受患者摄入乳制品后因缺乏乳糖酶引发渗透性腹泻,常伴肠鸣、腹胀;精神紧张或寒冷刺激也可能诱发功能性腹泻。

5、过敏反应:

海鲜、坚果等特定食物过敏时,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肠道黏膜水肿和分泌增加。过敏相关性腹泻多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超敏反应,需严格避免过敏原并备好抗组胺药物。

出现急性腹泻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饮食选择低脂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摄入高糖、高纤维及乳制品;若持续超过48小时伴血便、高热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生熟分开处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可有效预防感染性腹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