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定制版”不该偷工减料

发布于 2018/06/26 11:47 生命时报

6月,又一波电商平台促销战如火如荼。促销中,越来越多“电商定制版”“线上专供款”“网络专供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这些产品大多打着“物美价廉”的招牌,实际上部分产品却存在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比如衣物用料、数码类产品关键零部件等与实体店存在差异。

网上购物比实体店便宜,是吸引众消费者的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一大原因。但如果消费者得知,“价廉”要以牺牲“物美”为代价,恐怕就不一定有这么多人买账了。虽然从法律上讲,如果“电商定制版”与实体店产品来自同一生产厂家,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不能认定为假冒伪劣商品。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商定制版”采用不同标准,甚至偷工减料的做法合理合法,其最大问题在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权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消法》颁布实施20年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消法》赋予消费者的9项权利中,维护最差的权益为“知情权”。在消费者的期待中,同一款产品应保持稳定一致的品质,不该因线上、线下有所差异。部分电商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电商定制版”与实体店商品差异,不像“一时疏忽”,更像有意为之,他们试图利用买卖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忽悠消费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缺少知情权,消费者就无法对商品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当然就很难做出明智选择。电子商务具备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电子商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可目前网络购物存在网店准入门槛低、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在缺陷等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电子商务难免会遭遇信任危机,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商定制版”不该是偷工减料代名词,电子商务更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治理网购乱象,一方面要求商家自律,严控商品质量,诚信经营、透明经营,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更需要监管部门依法做好监管,关口前移,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和处罚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