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运动能保护心脏吗?医生忠告:这3种“运动方式”一定要注意

发布于 2025/05/06 13:38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正是运动的好时节。不少人开始加入晨跑、夜跑的行列,朋友圈里晒运动打卡的也越来越多。运动确实对健康有益,尤其是对心脏健康。但你知道吗?有些运动方式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对心脏造成负担。今天就来聊聊,哪些运动方式需要特别注意。

一.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潜在风险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近年来风靡健身圈,号称能在短时间内燃烧大量卡路里。但它的高强度特性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心脏功能较弱的人群。

1.心脏负荷过大

HIIT要求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心率会迅速飙升。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来说,这种突然的负荷可能引发心悸、胸闷等不适,甚至增加心脏负担。

2.恢复时间不足

HIIT的训练模式通常是“高强度短暂休息高强度”循环,休息时间较短。如果身体没有足够时间恢复,心脏可能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反而影响健康。

3.不适合初学者

对于平时缺乏运动基础的人来说,贸然尝试HIIT可能导致运动损伤或心脏不适。建议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提升强度。

二.长时间有氧运动的误区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确实对心脏有益。但如果运动时间过长,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1.过度疲劳

长时间有氧运动会让身体处于持续消耗状态,心脏需要不断供血供氧。如果运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心脏疲劳,甚至引发心肌损伤。

2.电解质失衡

长时间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体内电解质流失。如果补充不及时,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对心脏健康不利。

3.忽视身体信号

有些人为了追求运动效果,即使感到疲劳也坚持运动。这种“硬撑”的行为可能让心脏超负荷运转,增加健康风险。

三.忽视热身和拉伸的后果

热身和拉伸是运动的重要环节,但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忽略这一步。殊不知,这可能会对心脏和身体造成伤害。

1.心脏适应不足

热身能让心率逐渐提升,帮助心脏适应运动状态。如果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心脏可能因突然的负荷而感到不适。

2.肌肉僵硬

缺乏拉伸的肌肉容易僵硬,影响运动效果。同时,僵硬的身体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心脏需要为紧张的肌肉提供更多血液。

3.运动损伤风险

不热身直接运动,容易导致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一旦受伤,不仅影响运动计划,还可能让心脏因身体不适而承受额外压力。

如何科学运动保护心脏?

1.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运动基础,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比如,初学者可以从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2.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

每次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3060分钟,强度以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为宜。避免过度疲劳,给心脏留出足够的恢复时间。

3.重视热身和拉伸

运动前花510分钟进行热身,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运动后进行拉伸,帮助肌肉放松,减少心脏负担。

4.关注身体信号

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并观察。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

5.保持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35次运动,形成规律。长期坚持不仅能增强心脏功能,还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运动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手段,但只有科学运动才能真正发挥其益处。春天是运动的黄金季节,不妨从今天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让心脏更健康,身体更有活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