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并发心肌缺血如何治疗
发布于 2025/05/10 17:05
发布于 2025/05/10 17:05
机械通气并发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通气参数、改善氧供需平衡、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必要时介入治疗等方式干预。该并发症通常由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引起。
降低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减少胸腔内正压对心脏的压迫。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目标潮气量控制在6-8毫升/千克理想体重。适当调整呼气末正压,避免过高导致静脉回流受阻。监测动脉血气,维持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偏低水平。
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95%。控制心率在60-100次/分,减少心肌耗氧。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100克/升以上,保证血液携氧能力。避免患者躁动,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降低代谢需求。
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氧耗,但需谨慎用于低血压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合并心功能不全者。
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65毫米汞柱。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容量管理。肺动脉导管可评估心输出量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每4-6小时监测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动态变化。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心肌缺血,需考虑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辅助循环。体外膜肺氧合能为重症患者提供心肺支持。
机械通气期间需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每日体重变化不超过0.5千克。营养支持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为主,补充维生素B族和辅酶Q10。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被动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刺激。定期评估镇静深度,每日唤醒配合自主呼吸试验。出院后建议心肺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呼吸肌锻炼,三个月内随访心脏功能。
上一篇 : 前壁心肌梗塞能活几年
下一篇 : 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症状有哪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