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传染期通常为1-3周,避免感染需注意呼吸道隔离与个人防护。传染期长短主要与患者免疫力、治疗及时性、病原体载量、合并基础疾病、环境通风情况等因素相关。
1、免疫力差异:
免疫功能低下者排菌时间可能延长至4周以上。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
2、治疗时效性:
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缩短传染期。明确诊断后应及时应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不规范用药可能导致病原体持续释放。
3、病原体负荷量:
疾病初期呼吸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含量最高。发病前3天至退热后48小时传染性最强,此时应严格佩戴口罩并单独使用餐具。
4、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慢阻肺或支气管扩张患者排菌时间延长。这类人群可能出现持续咳嗽、黄痰等继发感染症状,需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5、环境通风条件:
密闭空间可延长飞沫悬浮时间。家庭护理时应保持每日通风3次以上,使用空气消毒机可降低单位体积病原体浓度。
预防支原体肺炎需建立多重防护屏障。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家庭成员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分室居住,患者衣物需60℃以上高温清洗。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病例后,应对课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含氯消毒剂擦拭。日常饮食中增加香菇、猕猴桃等富含多糖与维生素C的食物,适度进行八段锦等温和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出现持续干咳伴低热时应尽早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患者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直至临床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