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主要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四种类型。
1、屈光不正性:
屈光不正性弱视由高度远视、散光或近视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引起。双眼视力均低于正常水平,常见于未及时矫正的儿童。治疗需先验光配镜矫正屈光不正,配合遮盖疗法和视觉训练,多数患儿视力可逐步提升。
2、屈光参差性: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双眼屈光度差异超过150度所致,高度数眼易发生抑制。表现为单眼视力低下,可能伴随立体视功能缺失。需通过全矫配镜平衡双眼屈光状态,结合优势眼遮盖和红光刺激等针对性训练。
3、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源于眼位偏斜引起的双眼视轴不平行,大脑主动抑制斜视眼视觉信号。常见于内斜视患者,可能伴有复视或异常视网膜对应。需先手术矫正眼位,术后配合遮盖疗法和同视机训练重建双眼视功能。
4、形觉剥夺性:
形觉剥夺性弱视由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阻碍光线进入眼内造成。属于程度最重的类型,可能合并眼球震颤。需在3岁前手术解除遮挡因素,术后立即配镜并开展强化视觉刺激治疗,预后与干预时机密切相关。
弱视患者应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多进行穿珠、描画等精细目力训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视觉营养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家长需定期复查视力,严格遵医嘱执行遮盖方案,6岁前是黄金治疗期,12岁后治疗效果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