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观察异常分泌物、下腹疼痛和月经异常三种方式进行自查。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性传播疾病和宫腔操作感染等原因引起。
1、异常分泌物:
盆腔炎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质地粘稠或稀薄,伴有异味。分泌物异常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开具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头孢曲松钠等。
2、下腹疼痛:
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加重。下腹疼痛可能与盆腔充血和炎症刺激有关。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3、月经异常:
盆腔炎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月经异常可能与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有关。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预防盆腔炎需注意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慢性盆腔炎或不孕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