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可能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风险增加及器官功能损伤三大主要危害。
1、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受体组织的并发症,急性期表现为皮肤红斑、腹泻和肝功能异常,慢性期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或肺纤维化。预防需严格配型并使用免疫抑制剂,症状出现时需调整抗排斥方案。
2、感染风险增加:
移植前后大剂量放化疗会摧毁患者免疫系统,易发生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败血症或病毒感染。需在无菌层流病房监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恢复期需定期监测巨细胞病毒等潜伏病原体再激活。
3、器官功能损伤:
预处理方案的毒性可能损伤肝窦阻塞综合征、出血性膀胱炎或间质性肺炎。需通过水化治疗保护膀胱,使用乌司他丁等肝保护药物,呼吸功能监测需持续至移植后100天。
骨髓移植后需长期保持低菌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及未灭菌乳制品;日常活动应循序渐进,移植后半年内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居家环境需定期消毒,注意口腔及肛周清洁护理;恢复期每三个月需复查嵌合率及免疫功能指标,五年内禁止接种活疫苗。心理疏导需贯穿全程,帮助患者应对外貌改变及社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