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脚趾疼痛竟预示这种疾病

发布于 2018/09/10 11:25 复禾健康

建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上痛风以后病人痛苦不堪,甚至可以用难以忍受来形容。如果你有莫名的脚趾疼痛,这时候你可要注意了,有可能你已经患了痛风!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形成了痛风。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与遗传有关;继发性痛风的主要病因是过食含嘌呤高的食物,也可以因某些药物引起,如长期服用利尿剂等。

痛风的原因

造成痛风的本质原因是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造成了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部位的沉积。通常来说,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①饮食原因。吃了太多的肉类和海鲜,畅饮了过多的啤酒之后,人体的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造成尿酸盐沉积;

②肥胖。肥胖导致的后果是体内尿酸的增加,肾脏无法彻底清除多余的尿酸;

③服用了某些药物。这些药物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

④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痛风,那么你患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痛风的初期症状

1.早期表现

绝大多数痛风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只在抽血化验检查时发现血尿酸增高,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检测血尿酸浓度是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建议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症状

发作时间通常是夜间。表现为脚趾或脚踝关节、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

痛风病易发人群

易发于30-50岁的中年男性,仅有5%见于绝经期妇女,目前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暴

饮暴食和营养过盛使青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临床见到十几岁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也不少。

痛风病为什么易发于男性而女性发病少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还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男性平时应酬较多,喜欢聚会饮酒,吃大鱼大肉(富含嘌呤及蛋白质),经常熬夜,不当饮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嘌呤摄入过多,排泄不如女性,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所以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关节炎发作:

常表现为急性发病,多于夜间突发,疼痛剧烈,关节及周围组织表现为红肿热痛,受累关节以拇指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他易受累关节依次为:足、踝、跟、膝、腕、肘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伴有关节腔积液、关节变形、功能障碍。此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痛风石:

在痛风病人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为尿酸盐沉积,与高尿酸血症浓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多位于皮下结缔组织,以耳廓、跖趾、指间、掌指、肘关节较为常见。

肾损害:

约20%痛风病人并发尿酸结石,易导致尿路梗阻、感染等,近1/3痛风患者可出现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最后完全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饮食预防痛风的建议:

一、鼓励豆制品的摄入

大豆食品富含蛋白质、大豆异黄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6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豆类食物摄人与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无关;5项干预试验发现,豆类蛋白尽管升高血尿酸水平,但相比于亚洲人的摄入量,血尿酸水平升高程度对临床的影响可以忽略。最新一项国内研究发现,给予高尿酸血症患者豆类高蛋白饮食3个月,血尿酸水平显着降低。

二、鼓励摄取低脂牛奶和酸奶

一项研究证实,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摄人奶制品特别是脱脂牛奶及低热量酸奶都会降低尿酸水平。另外牛奶中的糖巨肽和G600均有抗炎的作用,可能通过减轻单钠尿酸盐在关节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痛风急性发作。

三、鼓励食用蔬菜水果

对中国和韩国的饮食调查均发现,食用富含嘌呤的蔬菜、水果并没有增加血尿酸水平。蔬菜为主的饮食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即使食用菠菜也观察到同样的效果。而樱桃含有的花青素具有降低尿酸、抗炎、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痛风的发作。

四、限制蛋白摄入总量

五、限制含糖饮料

向痛风患者强调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吃或少吃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减少富含果糖的水果的摄入;同时向社会大力宣传过量摄入糖制品对健康的危害。

六、饮用多酚咖啡预防痛风

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是罹患痛风的先兆。痛风这种以关节疼痛发炎为典型症状的疾病最常见于成年男性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增加每日的多酚咖啡摄入量可明显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

结语:痛风的预防主要是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生活中要做到多饮水,少喝汤;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饭,要适当运动,规律生活,做定期的健康体检。含嘌呤高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肉类、海鲜、火锅中的汤汁、饮酒尤其是啤酒、豆类,还有蔬菜中的香菇、韭菜、菜花等,要少吃或不吃;要选择油菜、白菜、萝卜及瓜类、水果等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