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有什么?

发布于 2018/09/10 11:11 复禾健康

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有什么?大部分的肾炎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那种治疗方法对病情的比较好呢。什么是慢性肾炎呢?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会患有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很好,下面将为大家解答,跟随文章一起来了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吧!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方法

慢性肾炎会导致肾炎综合征,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合并出现。蛋白尿的泡沫较多、尿液混浊、颜色较深,严重的血尿则可能肉眼就能看见尿液中的血色。

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出现双下肢或眼睑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水肿的情况。如果水肿程度严重,还可能导致肠道等出现问题,影响日常饮食。

很大一部分慢性肾炎患者会出现肾性高血压,引起头晕等症状。此外,腰酸、腰疼、腿软、全身酸疼、乏力等,这些也是慢性肾炎患者的常见症状。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慢性肾炎患者,通常是分型而治。慢性肾炎分为阴虚、阳虚、气血两虚等多种类型。对阴虚型的慢性肾炎患者,滋阴补肾是主要的;对阳虚型的患者则以补肾助阳为主,在汤药中可添加附子、肉桂、干姜等热性药材。

除了中成药以外,中医以汤剂为主,可以通过调整中药的配伍来达到分型而治的效果。

中医治疗肾炎方法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是在慢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基础上利用中药活血通络、抗炎、抗凝的作用达到消除感染、减少炎症性因子对肾脏的损害。为此,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在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领域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具体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慢性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水肿”、“腰痛”、“虚劳”范畴,并与邪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外感、水湿、血瘀、情志等可诱发和加重本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主症,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康复的特点。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而近年来发现,中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但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不是某一味药在起作用。

慢性肾炎的病人,其肾脏将会发生肾脏纤维化。随着肾脏发生纤维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慢性肾炎病人的病情将不断的恶化进展,发展成为肾衰竭,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肾脏纤维化理论渊于《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实质是指对一些久病难愈之顽症,应用通络法,即疏通络道之法。除行气活血之外,仲景尤重虫类药之应用,如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丸等。至叶天士,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并指出“络以辛为泄”,故用辛润通络、辛温通络、辛香通络、辛咸通络诸法,尤其主张用活血之品,深达络脉以搜剔顽痰死血。

络脉瘀阻

即久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顽痰死血瘀阻于络脉,可相当于血小板凝聚、红细胞变性,血脂增高、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硬化。络脉瘀阻,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静脉微血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符合久病入络、顽痰死血留而不去之病机,此时一般活血化瘀药疗效欠佳。有研究表明一般活血化瘀药只能溶解微血栓之表面,而不能达到核心部位,其主导作用在于抗凝;唯微化中药渗透疗法的活性成份能深达微血栓之核心而溶解之,达到扩张周围及全身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

络脉绌急

即病久内风萌动,脉络绌急挛缩,相当于微血管缺血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内皮素增高,一氧化氮降低,治以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扩张血管通络。络脉绌急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无浮肿而蛋白尿长期不减,血压升高,符合久病入络,内风萌动、络脉绌急之病机,故以扩张血管以熄风解痉通络。

络虚不荣

乃病久气血津液耗损,络脉不充,失于荣养,而致络脉瘀阻或络脉绌急之症,治疗自当以扶正为主。

治疗慢性肾炎应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解决好水肿、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及晚期出现的尿毒症。

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有什么?结语:上文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关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方法,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中医治疗肾炎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对症治疗,希望大家能对中医治疗疾病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