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发热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发布于 2025/05/17 13:34
发布于 2025/05/17 13:34
传染病的发热过程通常可分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四个阶段。
此阶段表现为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体温可能轻度升高但尚未达到高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天,是识别早期感染的关键窗口。
体温迅速攀升至峰值,常伴寒战、皮肤苍白等表现。此时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常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现面颊潮红、皮肤灼热、呼吸心率加快等典型症状。此阶段病原体与免疫系统持续对抗,炎症介质大量释放。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在该期具有特征性热型表现。
体温通过出汗等方式逐渐恢复正常,可分为骤降型和渐降型两种形式。此期伴随大量排汗、尿量增多等表现,提示机体进入恢复阶段。但需警惕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汤、淡盐水等补充电解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粥类、蒸蛋等,避免高脂辛辣食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规律,高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直至体温完全稳定。
上一篇 : 孕妇晕倒抽搐是怎么回事 孕妇晕倒抽搐三大常见原因分析
下一篇 : 烫伤怎么减轻疼痛 掌握4个方法缓解烫伤后疼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