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肿痛可能由骨折断端出血、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神经刺激等原因引起。
1、骨折断端出血:
骨折发生时骨膜及周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形成血肿,局部压力增高刺激痛觉神经末梢。骨折后应立即制动并抬高患肢,医生可能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内固定。
2、软组织损伤:
骨折常伴随韧带撕裂、肌肉挫伤等软组织损伤,受损细胞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恢复期通过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3、炎症反应:
创伤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损伤部位,释放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血管损伤:
骨折碎片可能刺破静脉或淋巴管,造成回流障碍引发肿胀。血管彩超可明确损伤程度,严重血管损伤需手术吻合,轻度损伤通过弹力绷带加压改善。
5、神经刺激:
骨折移位或血肿压迫可能刺激腓浅神经等周围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评估损伤情况,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有助于神经修复。
踝关节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早期负重活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制品促进骨痂形成,增加维生素C摄入帮助胶原合成。肿胀消退后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阻力带训练等康复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