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主要由支原体感染、免疫力低下和密切接触传播三个原因引起。
1、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在呼吸道黏膜上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胸痛。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长期疲劳、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难以抵抗支原体侵袭。这类患者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
3、密切接触传播:
支原体肺炎在人群密集场所容易传播,如学校、幼儿园和家庭。通过近距离接触或共用物品,病原体可迅速扩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支原体肺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瘦肉,以增强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的次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纸巾,有助于防止病原体传播。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