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血小板多了少了会怎样?

发布于 2018/09/26 11:24 复禾健康

  在平时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口,当皮肤出现一些小伤口的时候,肯定就会出现流血的现象,正常情况下,流血不会一直发生,慢慢的就会止住了,但有的人身上出现伤口之后,流血的时间会非常长,这可能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比较少的原因,如果不知道血小板是什么东西的话,下面就来详细了解。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血小板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一、血小板增多

当血小板数值大于400时即为血小板增多,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可以随访观察,如若长期数值高于500,建议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前者是因为发展缓慢,早期病死率低;后者是因为疾病数值过高产生的并发症风险,进展为其他的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

在血液临床上,血小板增多常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情况;也可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二、血小板减少

当血小板数值低于100即为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什么是血小板?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吧,不同的个体病情有不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手段,无论是血小板增多还是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均有达到临床康复病例,需要树立康复信心,接受正确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