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II在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5/05/27 11:59
发布于 2025/05/27 11:59
ATIII在医学上指抗凝血酶III,是人体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质,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多种凝血因子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血酶III通过不可逆结合凝血酶、凝血因子Xa等丝氨酸蛋白酶,中和其活性。每分子抗凝血酶III可抑制一个凝血酶分子,该过程在肝素辅助下反应速度可提高1000倍。其血浆正常浓度为150-300毫克/升,半衰期约60小时。
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血浆水平降至正常值的40%-60%时,静脉血栓风险增加10倍。临床表现以复发性深静脉血栓为主,50%患者在25岁前出现首次血栓事件,妊娠期和术后更易发作。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合成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因过度消耗造成水平下降。重大手术、创伤或脓毒症患者可能出现获得性缺乏,需监测抗凝血酶III活性,低于70%需考虑替代治疗。
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III活性,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原含量。检测前需停用肝素类药物24小时,避免假性降低。活动度低于60%或抗原量低于80毫克/分升具有临床意义。
浓缩抗凝血酶III制剂用于遗传性缺乏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或急性血栓事件治疗。肝素抵抗患者需联合应用,心脏体外循环时常规补充。使用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并发症。
对于抗凝血酶III缺乏患者,日常需避免久坐、脱水等血栓诱发因素,长途旅行时穿着梯度压力袜。饮食注意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凝血功能稳定。出现下肢肿胀、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做了结核病筛查感觉有点发痒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创伤性踝关节炎怎么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