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拉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腹泻拉水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药物副作用、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口服补液盐:
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时,口服补液盐能快速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预防脱水。标准补液盐含有葡萄糖成分,可促进肠道水分吸收。配制时需严格按说明书比例加水,避免浓度过高刺激胃肠。
2、蒙脱石散:
该药物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及其毒素,修复受损黏膜屏障。其层状结构可固定水分,使水样便转为糊状。服用时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药效。
3、益生菌制剂: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定植,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病毒性肠炎后期,需冷藏保存以保证活性。
4、静脉补液:
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中重度脱水表现时,需立即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儿童及老年人脱水进展快,更需密切监测血压和电解质水平。
5、病因治疗:
细菌性肠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敏感抗生素,寄生虫感染需对应驱虫治疗。炎症性肠病等慢性腹泻需长期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腹泻期间应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淀粉类食物,避免牛奶等加重肠胀气的食品。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少纤维的软食,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急性期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持续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血便、高热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孕妇腹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恢复期可适量补充锌元素促进肠黏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脱水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