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疫苗接种时间需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安排,通常从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具体时间受到疫苗种类、接种剂次、年龄阶段、个体健康状况和地区防疫政策等因素影响。
1、乙肝疫苗:
首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二剂在1月龄时完成,第三剂在6月龄时接种。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根据体重调整接种时间,若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还需在12小时内加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2、卡介苗:
出生后24小时至1周内完成接种,未及时接种者需在3月龄前补种。早产儿需待体重达2.5公斤以上接种,接种后2-3周局部可能出现红肿、化脓等正常反应。
3、脊髓灰质炎疫苗:
2月龄开始接种第一剂,后续剂次分别在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完成。前两剂使用灭活疫苗,后两剂可使用减毒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需全程使用灭活疫苗。
4、百白破疫苗:
3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续接种3剂次,每剂间隔不少于28天。18-24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6周岁时使用白破疫苗加强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
5、麻疹疫苗:
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第一剂,18-24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第二剂。若发生麻疹疫情,6月龄以上婴儿可应急接种,但后续仍需按程序补种。
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洗澡和剧烈运动。哺乳期母亲可正常喂养,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热敷处理。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持续高热或异常反应需及时就医。建议家长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按时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接种,流行季节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