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吗
发布于 2025/05/21 06:51
发布于 2025/05/21 06:51
免疫抑制确实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主要通过药物、疾病或生理机制暂时性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常见于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理及严重感染控制等情况。
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通过干扰T细胞活化或细胞因子分泌降低免疫反应。这类药物在控制移植物排斥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不可或缺,但会增加感染风险。
艾滋病病毒直接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细胞数量下降。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使用环磷酰胺等药物清除患者原有免疫系统。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要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控制过度活跃的自身抗体攻击。
妊娠期母体通过调节性T细胞扩增和胎盘屏障形成实现免疫耐受,这种生理性免疫抑制可防止胎儿被母体免疫系统攻击,但会使孕妇更易感呼吸道疾病。
长期免疫抑制可能诱发结核复发、巨细胞病毒激活等机会性感染。部分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后可能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免疫抑制状态下需加强防护措施: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消毒,避免接触传染源;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严格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指标,出现持续发热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特殊时期可接种灭活疫苗,但禁用减毒活疫苗。
上一篇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有什么症状表现
下一篇 : 老人卧床不起怎么通风护理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