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和尿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膀胱。其他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能引发炎症。细菌附着于尿路上皮细胞后繁殖,导致黏膜充血水肿。
2、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会造成排尿不畅,尿液滞留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结石或肿瘤压迫尿路时,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促进细菌生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过度疲劳等情况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4、不良卫生习惯:
排便后从后向前擦拭可能将肠道细菌带至尿道口。长时间憋尿使膀胱过度充盈,黏膜缺血缺氧降低局部免疫力。内裤材质不透气易滋生细菌。
5、性生活频繁:
性交时尿道口外翻增加细菌侵入机会,特别是使用杀精剂可能破坏阴道菌群平衡。同房后未及时排尿无法有效冲刷尿道。
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稀释尿液并促进排尿,建议选择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饮品。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性交后及时清洗外阴并排空膀胱。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尿道黏膜抵抗力,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摄入量。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发展为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