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和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发布于 2018/10/29 11:45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周景儒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 魏光如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且患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我们常说的脑血栓以及脑栓塞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但两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魏光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临床上,为了方便患者理解,医生会将脑血栓和脑栓塞统称为脑梗,但其发病机制存在不同之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景儒做了一个比喻:在一条河流中,长时间冲刷导致泥沙聚集于某一处,从而造成河道拥堵的,就相当于脑血栓;而脑栓塞好比是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堵塞住了河道。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第一大诱因,由于它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所以随着年龄增加,脑血栓的发生率也会升高。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血凝块、脂肪、空气、赘生物等形成栓子,随血液流动进入脑血管,导致管腔堵塞。大部分脑栓塞与心脏病有关,其中又以房颤最常见。由于房颤的发病人群有不少是年轻人,所以脑栓塞的患者群体相对年轻。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现瓣膜上炎性赘生物脱落,或天性心脏病存在房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者,也可能出现脑栓塞。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依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8版)》对脑梗进行治疗。由于原位形成动脉血栓的患者,主要因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导致的局部血流不畅造成,所以要首选溶栓治疗,可通过药物(如阿替普酶、替奈普酶)静脉注射,让药物直接接触血栓,将其溶解。这种方法的治疗获益具有时效性,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效果较好。后期用药主要以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以及阿托伐他汀等降血脂药物为主。

由于无法确定栓子成分,所以脑栓塞首选机械取栓方法治疗,目前以支架取栓较为常见。它是将一条直径0.3毫米左右的导丝从患者股动脉穿入体内,送到血栓部位后,拧成麻花状的取栓支架释放,形成圆柱形网状结构支架,与血管壁贴合,嵌入血栓,在缓慢抽离装置的同时拽出栓子。后期用药则根据病因选择不同药物,例如心源性栓塞主要以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为主。

若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梗塞面积还在增大(如超过两个脑叶、脑室受压等),就会导致脑水肿或颅内高压。对于这类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最后的抢救干预——去骨瓣减压,即在封闭的颅骨上切割掉一块骨瓣,从而改变颅腔封闭的结构,增加容积,达到减压作用。

脑血栓的形成和脑栓塞虽然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但临床表现类似,早期都会有头痛、呕吐、失语、半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偏瘫表现,如出现以上情况,家属应尽快将患者送医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