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补上“家务课”

发布于 2018/10/30 11:54 生命时报

现在,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些家长搞起了“大包干”,不仅把家务活全部揽下,甚至本该孩子自理的事情也一律代劳。长此以往,不少孩子慢慢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为了扭转这种偏颇的家庭教育方式,浙江等地近日出台办法,开始探索“家务作业”,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劳动是人与社会的直接互动,是心脑合一丈量世界的手段,也是激发创造意识的根基。由此而言,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在所有劳动活动中,家务劳动是最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参与其中,好处很多。其一,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人总是要脱离父母、独立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其中,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尤其重要。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有效培养一个人有条理、有秩序生活的习惯,由此衍生出对自我时间、空间和发展规划的管理能力。

其二,可培养责任担当的意识。参与家务劳动,一方面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更尊重他人的付出;另一方面能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欢乐与满足,认识到自我付出的价值。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未来清晰地定位角色、自觉地承担责任,在困难面前能抗压、在团队之中懂合作。

其三,可打好知行合一的基础。社会不只在书本里,更在现实中。要在现实生活中做高手,就必须通过劳动参与实践、知行合一,家务劳动正是涵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泓活水。孩子在看似简单的家务活里,逐渐掌握动手实操的技能,养成善于实践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懂得以“做”辅助“学”,把书本知识学活用活。

青少年尝试做家务、勤于做家务,是劳动意识的萌芽,是实践精神的源头。因此,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应将家务劳动列为“必修课”。从家长角度讲,要放手让孩子做些家务,该自理的事尤其要自理。从学校角度讲,首先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设计和布置劳动家庭作业。此外,还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他们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只有上好家务劳动这一课,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