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按压的5个有效指标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5/23 13:39
发布于 2025/05/23 13:39
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标主要有按压深度、按压频率、胸廓回弹、按压中断时间、按压位置准确性。
成人胸外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儿童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按压过浅无法有效产生血流,过深可能导致肋骨骨折。使用掌根部位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重量实现标准深度。
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能维持有效循环。过快会影响心室充盈,过慢则无法保证足够心输出量。可通过计数或节拍器辅助保持节奏,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每次按压后需让胸廓完全回弹,保证心脏充分舒张。手掌不离开胸壁但完全解除压力,回弹不完全会减少静脉回流和冠状动脉灌注压。观察胸廓起伏是判断回弹的重要依据。
按压中断时间应控制在10秒以内,包括轮换操作和检查心律。中断超时会导致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急剧下降。采用小组配合方式,提前准备除颤设备可减少必要中断。
准确定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中点。错位按压可能损伤肝脏或胃部,降低按压效率。对于特殊体型者可通过剑突定位法确认,儿童需使用单手或双指按压。
实施胸外按压时需保持环境安全,移除患者衣物暴露胸廓。按压者应跪姿稳定,双肩垂直于患者胸壁。每2分钟轮换操作者避免疲劳,轮换过程需快速衔接。同时配合AED使用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持续按压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接管。定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可保持技术熟练度,掌握正确的按压手法和节奏控制技巧。
上一篇 : 痛风与风湿病的区别
下一篇 : 急性咽喉炎会导致眼睛红肿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