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副流感病毒感染幼犬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污染物间接传播、多犬环境聚集传播、免疫缺陷易感传播等途径扩散。
1、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犬只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病毒飞沫可在空气中短距离悬浮,健康幼犬吸入后易感染。病毒在鼻腔及气管上皮细胞内复制,潜伏期约3-7天。保持犬舍通风可降低传播风险。
2、直接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患病犬的鼻液、眼部分泌物直接传播给健康幼犬,常见于相互舔舐、共用水盆等行为。幼犬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感,接触后24小时内可用宠物专用消毒剂清洁眼鼻部位。
3、污染物间接传播:
病毒在食盆、玩具等物品表面存活可达48小时,健康幼犬接触污染物品后经口鼻黏膜感染。定期用次氯酸类消毒剂处理犬用物品,发病期间需单独使用器具。
4、多犬环境聚集传播:
犬舍、宠物店等密集场所中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空气流通差时气溶胶传播距离可达5米。新入群幼犬应隔离观察2周,群体免疫接种率需保持70%以上。
5、免疫缺陷易感传播:
未完成疫苗接种、营养不良或应激状态下的幼犬更易感染且排毒期延长。母源抗体在6-8周龄后减弱,建议42日龄起接种犬副流感二联苗,间隔3周连续免疫2次。
预防犬副流感传播需注重环境管理与免疫接种。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犬舍30分钟,食具煮沸消毒;发病期隔离病犬至症状消失后7天。幼犬饮食添加乳铁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素增强抵抗力,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或环境。康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散步锻炼,但需避免与其他犬只接触。出现脓性鼻液、持续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擅自使用人类感冒药物治疗。